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8 22: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陵图片。

2.设问:这组图片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3.教师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吧!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秦的暴政
1.秦始皇完成了__统一中国__的事业,实行了各项__巩固统一__的措施,并创立了__郡县制__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具有__急于求成__和__暴虐__的特点。
3.秦的暴政表现:①沉重的__赋税__。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刑罚__残酷__。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知识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1.(1)根本原因:__秦的暴政__。
(2)直接原因:戍守误期,按秦律要被处死。
2.起义概况: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因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在__陈胜__和__吴广__的号召下,在大泽乡举起反抗的旗帜。
3.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农民__大起义。
4.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项羽__、__刘邦__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领导的军队在__巨鹿之战__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__207__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
知识点三 楚汉之争
1.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西楚霸王__,封刘邦为__汉王__。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楚汉之争__”。(双方的战争性质已由农民起义转变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2.结果:__项羽__及部下被包围在垓下,兵败,突围后自刎,__刘邦__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秦的暴政
学生阅读教材P50~51,教师使用多媒体补充展示下面的史料:
材料一 据记载: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的15%,出现“力役三十倍于古,丁男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
——《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 秦的刑罚有六类:一、刑、耐、黥、完、罪;二、刑罪——肉刑;三、劳役刑;四、赀刑——财产刑;五、赎刑——另一种财产刑;六、死罪——死刑,其中死刑就包含十几种:约有一二十种之多,且相当残酷,较典型的如:具五刑,车裂,抽胁,镬烹……
——《云梦睡虎地秦简》
材料四 郭沫若对“焚书坑儒”评价说:“书籍被毁坏,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材料一到材料四分别反映了秦的统治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禁锢人民的思想。
(2)你怎么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
提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巩固其统治,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奴役而进行的,是对古代文献的一次毁灭。
探究二 陈胜、吴广起义
多媒体播放陈胜、吴广起义的短视频并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1)简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口号、经过和结果。
提示: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经过和结果: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
(2)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
提示:会。因为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肯定也会有其他人起义。遇雨误期只是一个诱发因素,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组织学生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提示: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探究三 楚汉之争
多媒体播放破釜沉舟这一典故的视频以及下面的材料和问题:
材料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
提示: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2)组织学生讨论:说说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提示:①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②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③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和简单的史料,学生通过思考、分析问题,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有了不少的提高。本节课基本上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以问题式启发学生逐步探究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