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与能力: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认识到张骞通西域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丝绸之路沿线风光的图片并配古筝音乐。
2.设问:(1)这些美丽的风光在哪里?
(2)这块神秘的土地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教师导入: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一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从这里搭建……你知道古代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吗?这条商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吧!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阳关__、__玉门关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新疆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汉朝与__西域__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二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1)路线:__长安__—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商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__开渠__、凿井、__铸铁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__良种马__、香料、玻璃、__宝石__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3)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__东西方往来__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航线: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__马六甲海峡__—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知识点三 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__60__年。
(2)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__西域__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__新疆__及__巴尔喀什湖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明帝时,派__班超__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__甘英__出使大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张骞通西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69,并用多媒体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1)根据图片说说西域的大致范围。
提示: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时间、目的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列表比较。
提示: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概括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提示:促进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为以后的大一统的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探究二 丝绸之路
多媒体播放《一带一路》的视频,并出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
(1)假如你是一位贩运丝绸的商人,想把货物从长安运到大秦(古罗马),会经过哪些地方?
提示: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图片,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这一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汉朝输出的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西域输出的以动植物和宗教文化为主。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播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
提示:影响:中国丝绸外传,丰富了南亚、东南亚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日本人的纺织技术。评价:海上丝绸之路在古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是沟通我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带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4)视频中提到的“一带一路”建设,其中“带”指的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探究三 对西域的管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0~71,思考:
(1)西汉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的?
提示: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2)西域都护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明帝时,为什么要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是如何管辖西域的?
提示: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班超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入史实和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明确张骞通西域的意义。通过“一带一路”的热点话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之间互动的环节较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