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学案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教师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学习重难点:
1.海水制镁 2.海水淡化
预习导学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 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课堂展示: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3,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3~5,
交流和总结: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思考讨论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
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查右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按课本“实验探究”中3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记录
操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
给海水加热
向冷凝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向海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小组讨论
1.为使上述实验中的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们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常温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当压强减小时,水的沸点会_________。
“多级闪急蒸馏法”就是设计了一套_______一个比一个___的蒸发室,
将它们联通在一起,当高温海水从压强______的蒸发室流入__________的蒸发室后,就会发生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
________就会成为淡水。
针对练习
1.两瓶无色溶液,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下面是某同学提供的几种鉴别方法:①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用硝酸银溶液;③导电性实验;④用酚酞试液;⑤用石蕊试液;⑥用生鸡蛋;⑦蒸发。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选择上述方法中的( )
A.①②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2.下列方法可以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①过滤 ②多级闪急蒸馏 ③使海水结冰脱盐 ④膜法淡化海水
⑤加入明矾净化
A. ①②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归纳总结】
海洋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海水制镁的过程实际是将海水中的氯化镁_______后进行_____的过程。
________是海水淡化法常用的方法,目前多采用“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镁属于( )
A.矿产资源 B.动力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2. 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
A.过滤 B.使海水结冰脱盐 C.加热蒸馏 D.多级闪急蒸馏
3.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4.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能燃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5.(2011·内江)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泛,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海水 生石灰————→ 氢氧化镁 盐酸————→ 氯化镁 通电————→ 镁
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其中电解氯化镁制备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阅读下列“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写符号,下同)__________;
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含量最多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
⑵海水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
⑶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质量分数为3.69%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7.痕检是公安机关抽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手动用白纸后,沾有汗渍的手指纹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就跟汗渍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
21世纪教育网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溶解限量
教师寄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盐田法”, 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结晶;能判断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能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
1.饱和溶液 2.结晶的方法
预习导学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为_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____)。
2.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盐田法”生产食盐主要生产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___________,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___________,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_______溶液,再晒就会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食盐即“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_________(也称“苦卤”),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过程可表示如下:
海水
4.在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就是该________的饱和溶液。
5.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中以________的形式洗出的过程叫_________。海水“晒盐”就是结晶的一种,这种方法是_______结晶。
6.事实上,大多数物质在水中都不是无限量溶解的。化学上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限量。
课堂展示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结晶
实验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实验记录21世纪教育网
将上述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I: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溶解情况)
第一步:加约5g时
第二步:剩余食盐加入后
实验II: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第一步:清液滴在玻璃片上时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向溶液吹热风后21世纪教育网 溶液中开始出现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吹干时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1.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如何理解“饱和溶液”中的“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两个条件?
针对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
A.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知识点二: 溶解限量
实验探究
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思考讨论
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除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能否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上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某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针对练习
4.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是( )
A.是否搅拌 B.溶质种类 C.水的多少 D.温度
归纳总结:
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
________中以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_______。结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途径。
3._________是表示物质溶解限量的一种方法。
当堂达标:
1.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再加入其他物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有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剂部分蒸发后有晶体A析出,则此时的溶液( )
A.变成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为探究溶质种类对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影响,实验中需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A.温度大小 B.水的质量
C.溶质的种类 D.温度和水的质量
5.实验室需要一定浓度的饱和食盐水,小方和他的实验团队一起开始了配制,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已知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
(1)为加快食盐的溶解,他们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用玻璃棒搅拌 D.升温
(2)如何知道所配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
A.降温看是否有食盐晶体析出
B.继续加入食盐晶体看是否还溶解
C.加入硝酸钾晶体看是否继续溶解
D.用玻璃棒搅拌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第二课时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粗盐提纯
教师寄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学习目标:
1.熟知溶解度的概念;会使用溶解度曲线;
2.能对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类。21世纪教育网
3.初步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4.初步认识食盐的用途。21世纪教育网
学习重难点:
1.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3.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预习导学:
1.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___里达到______________时,所能________的_______。单位是_______。
2.根据课本上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知道: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2)只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__。
3.一般根据_____C时的溶解度,将固体物质分为四类:
范围/g >10 1~10
分类 难溶
4.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常含有可溶性杂质(如________、________等),通常用化学方法除去;还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通常可以用________方法除去。
5.________是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品;同时还是制造_________、氯气、盐酸、_________等的基本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_________、塑料、合成橡胶、______等。
课堂展示:
知识点一: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小组讨论
完成课本“活动天地”—认识溶解度。21世纪教育网
讨论:要给溶解度下一个定义,你们认为应注意哪些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
完成课本中的“活动天地”----绘制溶解度曲线
结合课本“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讨论:
1.溶解度曲线的作用有
(1)能看出各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的变化而_______________;
(2)能查到0℃~100℃的范围内一定温度下的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__(“大”或“小”),由此说明,为什么可用蒸发结晶从海水中“晒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结晶有哪些常用方法,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针对练习
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时,10 g NaCl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时NaCl的溶解度是10 g
B.t℃时,把l0g NaCl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C.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NaCl的溶液度为20 g
D.t℃时,把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所以,t℃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2.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数为( )
A. 12. 5% B.200% C.22.5%D.25%
3. .(2011·泰安)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知识点二: 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实验探究
完成课本“实验探究”。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步骤 现象
1 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的液体
2 经过滤后,得到__________的液体
3 刚开始蒸发时,溶液中_____晶体析出;一段时间后,______晶体析出;待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小组讨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蒸发过程中为什么不将溶剂蒸发干后,停止加热?
2.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三大操作步骤,据图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2)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这三步操作均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1·眉山)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的是 (填物质序号)。
归纳总结:
1.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36g NaCl溶于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100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g 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g
C.在20℃时,100g 水中溶解了20g 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中溶解36g NaCl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36g
2.10℃时某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 B.能溶 C.微溶 D.无法判断
3. (2011·烟台)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 (2011·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5.在20℃时,A物质1g溶解在10g水里,B物质150g溶解在1000g水里,C物质25g溶解在500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6.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②____。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____ (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等到蒸发皿中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一课时 氨碱法制纯碱
教师寄语: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学习重难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
预习导学: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_或_________)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以______为媒介,采用__________法制得的。
2.纯碱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石油精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造纤维及________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另外,纯碱还广泛的应用于冶金、__________、
纺织印染、_____________生产等领域。
3.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____,又称酸式碳酸钠,通常是白色晶体,___________于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____________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它是__________的一种主要原料;在制造饮料时,它也是常用的一种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药剂。
4.1926年,我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联合制碱法(即:侯氏制碱法)。
课堂展示:
知识点:氨碱法制纯碱
思考讨论
由氯化钠转变为碳酸钠,物质的组成元素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氯化钠制取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盐水 精盐水 氨盐水 碳酸氢钠 纯碱
探究以下问题:
1.粗盐通过重结晶法提纯后的食盐中仍然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通常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再调和至PH为7。其中,加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加什么物质调和至PH为7?
2.“吸氨”是指什么?“碳酸化”是什么意思?“过滤、热解”呢?
3.写出上述工业生产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1.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提示:氨气溶于水即得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析出?为什么?(提示:结合课本“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 NH+ CO+ HO == NaHCO+ NH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碳酸氢钠的过程呢?21世纪教育网
【实验验证】右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禁带长
颈漏斗的橡胶塞,加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是漏斗内的水面高于使馆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D只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_气体。21世纪教育网
(3)实验时先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呈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二氧化碳更易吸收 ②NH3比CO2更易制取 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4)用__________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制取NaHCO3。
2.完成下列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原理图:
浓氨水饱和氨盐水 Na2CO3
归纳总结:
工业上通常用___________法制取纯碱。
纯碱(化学式__________)和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___,化学式_______)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与氨碱法制取纯碱无关的是( )
A.石灰石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氨气
2.下列用途一定与纯碱无关的是( )
A.粗盐精制 B.洗涤剂生产
C. 造纸工业 D .制作发酵粉
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
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
C.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
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
4. 实验室用食盐制纯碱的操作步骤是:
①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②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③将操作②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④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
(1)对上述信息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
B.氯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 产品碳酸钠中不含有N元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氨气作用不大
D.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不一定饱和
(2)第②步适宜在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结晶比较合适。
5.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泛;近年来,氨还用于环境治理。
(1)氨气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氨碱法制取纯碱关键的一步反应为:
NH2+CO2+H2O+NaCl=NaHCO3+A
其中产物A可用作化肥,其化学式是____,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纯碱的性质
教师寄语: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人不学习会落后。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并能总结盐的性质;
2.能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预习导学: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钙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
2. 今有下列物质:N、NaCO 、NaCl、 BaSO、Al (NO) 、 SO、 HNO、Al(OH)、NHCl 、、Ca CO 、Cu (NO)
其中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课本后的附录II,上述盐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数的盐溶于水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结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课堂展示:
知识点1 盐的性质
实验探究
分组完成课本“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小组讨论21世纪教育网
根据上述实验,总结纯碱的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________作用:能使___________变红色,说明纯碱的水溶液呈_______
2.与酸反应:
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4.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合作学习
碳酸钠属于盐类,那么盐类应具有什么共同的化学性质?写出这些化学性质,并用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加以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书后附录II,总结盐的溶解性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
其中能使洗涤用的苏打水(含Na2CO3)产生气泡的是( )C
A.食盐水 B.矿泉水
C.柠檬水 D.含氨洗涤液
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钠。请设计实验除去碳酸钠,得到比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按要求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序号 具体操作过程 要达到的目的
知识点2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思考讨论
1.今有下列反应:①碳酸钙与盐酸 ②硝酸钠与氢氧化钙 ③氯化钠与硝酸钙 ④盐酸与硝酸银 ⑤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⑥氢氧化钠与硫酸。其中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他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分别说出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本“多识一点”,讨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3.某校实验室有三瓶标签已经损坏的无色溶液,只知道他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钡、碳酸钠溶液。甲乙丙三位同学各用一种试剂,即一次性鉴别成功。试将试剂填入下表:
待鉴别溶液 鉴别方法 试剂名称
盐酸氯化钡[来源:21世纪教育网]碳酸钠[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甲:一种指示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乙:一种酸
丙:一种钾盐
4.不用任何其他试剂鉴别上题中的三种物质,简要叙述鉴别过程。
归纳总结:
1.盐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
1.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
A.石灰水 B.氯化钾 C.盐酸 D.氯化钙溶液
2.鱼胆破后使鱼肉沾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好物质是(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
A.Na2CO3 B.K2CO3 C.KNO3 D.KOH
4.现有下列试剂①澄清石灰水 ②食醋 ③食盐水 ④纯碱溶液 ⑤烧碱溶液 ,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5.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酚酞试液
6.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钙
7.要除去K2SO4溶液中的少量KOH,不能选用稀HCl,原因是会生成 __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而引入新的杂质。
8.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烧碱,写出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这些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
A.BaCl2 Na2CO3 Ca(OH)2
B.MgCl2 CuSO4 NaNO3
C.AgNO3 BaCl2 K2SO4
D.CaCl2 K2CO3 NaNO3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复习学案)
教师寄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复习目标:
1. 学会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认识海水淡化的几种方法。
2. 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熟练应用溶解度曲线。
3. 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4. 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
二、基础知识归纳与训练:
中考热点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淡化海水、海水晒盐
1.海水中最多的是水占 ,盐占 %;海水中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是 ,最多的金属离子是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化学名称是 ,俗名是 ;而海水中最多的元素是 元素。
2、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3.天然气水合物是由 (主要成分 )和水在 、 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又称“ ”。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多中金属的矿物质——多金属结核,也称 。
4. 是海水淡化常用的方法,目前多采用“ 法”
5. 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
海水晒盐是利用了结晶法中的 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 。
中考热点二: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溶解度是指:
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2.影响固体物质限量的因素有: 、 、 。
3.举例说明固体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变化。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反思:
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例说明。
中考热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探究结晶的方法
1.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即结晶)的方一般有 结晶和 结晶。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 结晶;
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 结晶。
2.下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
(1)要使t2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
(2)k点表示的含义是 。
(3)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温度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
最多的 ,无晶体析出的是 。
(4)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该物质的最好方法是
(5)若a 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 b物质,除去的最好方法是 。
3.(2011·广安)右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
4.(2011·大连)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 0%的溶液,应加水 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中考热点四:混合物的分离
1.粗盐提纯过程中,主要步骤是 (1) (2) (3) 。其中在(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在(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在(3)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物质分离的方法有:A.过滤 B.蒸馏 C.结晶 D.蒸发。
①从自来水中提取蒸馏水( ) ②泥水中除去泥沙( )
③从盐水中提取食盐 ( )④从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取硝酸钾( )
⑤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碳酸钙( )
中考热点五:氨碱法制纯碱、碳酸钠的性质
1.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纯碱的用途
原理: (1) (2)
用途: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精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等。
2.纯碱的性质,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俗名 ,又称 ,是一种 色 体, 溶于水,其水溶液呈 性,我国著名科学家 ,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3)与(碱)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4)与(盐)氯化钡溶液反应 。
3.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 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显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
4、碳酸氢钠俗名 水溶液显 性,受热不稳定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是 。
三、 [中考考点例析]
例1. (2011·南昌)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例2. (2011·德州)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状态 措施
A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B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C X、Y都是饱和溶液。
D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例3.(09青岛)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即得精盐。以上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石灰乳是用生石灰制得的,请写出制取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 __。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例4.(2010烟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市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
(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是 ,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3)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
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将t1℃的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会析出 晶体(填名称)。
②将粗盐提纯可以得到纯净的NaCl。欲用纯净的NaCl配制1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克。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
四、反思与交流: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相互交流看法。
五、课堂检测
1. 下列不属于氯化钠用途的是( )
A.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B. 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C. 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来消除 D. 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清除铁锈
2、 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 氯离子 B. 碳酸根离子 C. 硫酸根离子 D. 氢氧根离子
3、.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
4、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5、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鉴别食盐和纯碱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 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D.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6.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8.(2011·龙岩)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85%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已知: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右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时,溶液中
(填“有”、“没有”)晶体析出。
(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 操作除去。
(3)可用“夏季采盐,冬季捞硝”的方法来分离湖水中的芒硝和食盐。这种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
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k
温度
溶解度
t1 t2
a
b
c
海水
粗盐
溶解
①
BaCl2溶液
②
NaOH溶液
③
Na2CO3溶液
④
过滤
⑤
沉淀
滤液
盐酸
⑥
蒸发、结晶
烘干
精盐
苦卤
石灰乳
MgCl2溶液
盐酸
Mg(OH)2
一定条件
MgCl2
通电
Mg
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