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17课同步练习题
第15课
北伐战争
1.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建立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
D.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
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B.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
C.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孙中山
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7.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12.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大门的东西两侧墙壁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第15课
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
1.A
2.B
3.A解析: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故选A。
4.C
5.C
6.C
7.A
8.C
9.B解析: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作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内部原因,故排除A,C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D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
10.D
11.D
12.D解答: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故选D。
13.(1)作用: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结果:①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
)
A.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B.必须制定正确决策
C.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2.毛泽东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中提出的(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
4.“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是(
)
A.南昌
B.长沙
C.井冈山
D.瑞金
6.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左右江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湘鄂边根据地
D.闽浙赣根据地
7.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8.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结合材料一,说说“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所学史实,说明材料二提出的观点。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D。
5.D
6.B
7.周恩来
贺龙
叶挺
南昌起义
8.(1)开展武装斗争,有计划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2)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想将共产党人和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而且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使反动派的企图破灭了。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成功的新起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3.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讨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5.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体现出(
)
A.国民革命的光明前景
B.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C.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D.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
6.“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巧渡金沙江
C.吴起镇会师
D.四渡赤水河
7.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8.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说,“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地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材料二
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地交流。”
(1)为什么说“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2)“小桥初架渡天兵,避实击虚妙计生。”诗句中描写了毛泽东在长征中出奇兵的典型战例,这是指哪场战役?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其重大意义是什么?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什么节日?
(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C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的革命的乐观主义,是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故选C。
6.A
7.D
8.B解析:A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C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D项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B项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四渡赤水。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1)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节日:建军节。
(3)遵义会议。渡过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