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节
学员姓名: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物理
课时数:
学科教师:
授课日期
2020
授课时段
组长签字
授课类型
T
C
T
星级
★★
★★★
★★★★
教学目的
1.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重点、难点)
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难点)
3.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重点)
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重点)
重点难点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重点)
教学内容
滑动摩擦的大小如何计算?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0<F≤Fmax.
4.最大静摩擦力: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1.静摩擦力总是发生在相对静止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2.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如图3?3?1所示,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上静止,当担心手中瓶子掉下去时,总是用力握得更紧一些,这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增大了吗?
图3?3?1
【答案】 由二力平衡得,摩擦力总与重力大小相等,当用力握紧瓶子时,手与瓶子接触处压力增大,手对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但静摩擦力保持不变.
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块,如图3?3?2所示.
图3?3?2
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木块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2
N时,木块仍静止;继续增大拉力到4
N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突然变小到3.8
N,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不变.
探讨1:木块受到拉力1
N时,有相对桌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运动,说明什么呢?
【答案】 说明桌面对木块施加一个与拉力方向相反的、大小也为1
N的力,这个力就是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
探讨2: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答案】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
探讨3:静摩擦力在哪里产生?沿什么方向?
【答案】 静摩擦力产生在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四种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1)条件判断法: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假设法:假设两物体间无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相对滑动,判断思路如下:
(3)力的作用效果判断法: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平衡其他作用力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据此确定有无静摩擦力.
(4)相互作用判断法:利用力的相互作用性,若甲对乙有静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静摩擦力,据此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静摩擦力.
2.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常用方法
(1)假设法:可假设接触面光滑,将会看到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平衡法:对于受力平衡的物体,分析除静摩擦力外其他力共同作用效果的方向,则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其他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的方向相反.
(3)相互作用法:根据力的相互性,若甲、乙两物体间有静摩擦力,并且能判断出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则乙对甲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甲对乙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1.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总是起阻碍作用
D.静摩擦力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大
【答案】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要满足静摩擦力产生的全部条件才有摩擦力,选项A错误;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相对静摩擦力的施力物体静止,不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无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以与运动的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静摩擦力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只有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选项D错误.
B
2.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在100
m决赛途中的两个瞬间,其中图3?3?3甲、乙分别表示运动员脚用力后蹬和前脚刚好接触地面,用F1、F2分别表示运动员在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F1、F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向后,F2向后
B.F1向前,F2向前
C.F1向前,F2向后
甲
乙
D.F1向后,F2向前
图3?3?3
【答案】 奔跑过程中脚与地面接触时,脚与地面相对静止,受到静摩擦力.题图(甲)中,脚用力后蹬,相对地面有向后滑的趋势,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F1向前,图(乙)中脚接触地面时有相对地面向前滑的趋势,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后,F2向后.
C
3.(多选)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3?3?4所示,则( )
图3?3?4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 假设B对A有摩擦力,则A受力不平衡,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对A无摩擦力,A正确、B错误;由于A、B一起匀速运动,故把A、B作为一个整体,B相对于地面向左滑动,故地面对B有摩擦力,且方向水平向右,C错误、D正确.
AD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跟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4.公式:F=μFN,其中μ为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而与受力面积、速度等因素无关.
1.只要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产生,又有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就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一定存在于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
用力将黑板擦(毛较长)在黑板上滑动,观察毛刷的弯曲方向.如图3?3?5所示,毛刷为什么向后弯曲?
图3?3?5
【答案】 因为毛刷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板面,与板擦运动方向相反.
探讨1:汽车橡胶轮胎表面凹凸不平,试从物理的角度说明制作的道理.
【答案】 将汽车橡胶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提高汽车的最大静摩擦力,使汽车行进时动力更强劲、安全.
探讨2:把手按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滑动,手有什么感觉?增大手与桌面的压力,感觉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
【答案】 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动摩擦力),增大手与桌面的压力后,感觉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动摩擦力)增大,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公式法:根据公式F=μFN计算.①正压力F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N的大小根据受力情况确定;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4.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如图3?3?6所示不同的放法,
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图3?3?6
A.Ff甲>Ff乙>Ff丙
B.Ff乙>Ff甲>Ff丙
C.Ff丙>Ff乙>Ff甲
D.Ff甲=Ff乙=Ff丙
【答案】 物体在三种情况下所受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由F=μFN=μmg知,物体在三种情况下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
5.如图3?3?7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3
N,F2=6
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图3?3?7
(1)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当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滑=μFN=μG=0.2×40
N=8
N,故木块受到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
N.
(1)加上F1、F2后,F1和F2相当于一个方向向右的F=F1-F2=7
N的力.由于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7
N,方向水平向左.
(2)将F1撤去后,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2,即大小为6
N,方向水平向右.
(3)撤掉F2后,由于F1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水平向左.
(1)7
N 水平向左 (2)6
N 水平向右 (3)8
N 水平向左
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3.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
1.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
A.同学们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时的脚
B.同学们在饮水机上接水时手拿着的水杯
C.慢慢行驶在校园内的汽车的轮胎
D.同学们考试过程中写字时的钢笔笔尖
【答案】 A、B、C选项中,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D选项中,钢笔笔尖在写字过程中相对纸面滑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D
2.(多选)如图3?3?8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3?8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答案】 由题知容器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时,力F可能不变,若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时F要增大,故C正确,D错误.
AC
3.如图3?3?9所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9
A.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
B.增大了摩擦因数
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后,每页间的动摩擦因数没有改变,但每页间都有压力作用,拉开两本书的力等于一本书的每页受到的摩擦力的和,相当于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C项正确.
4.如图3?3?10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上放有一物体,当皮带不动时,要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F1;当皮带向左运动时,要使物体仍向右匀速运动,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F2,则( )
图3?3?10
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两种情况下,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均向右匀速运动,物体均受传送带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f=μmg,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F1=F2=Ff=μmg,故正确选项为A.
5.如图3?3?11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某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图3?3?11
A.μ=
B.μ=
C.μ=
D.μ=
【答案】 夹砖机夹起砖时,两“手臂”对砖各有大小为的摩擦力,又因为压力为Fmax,所以μ===,选项B正确.
6.如图3?3?12所示,汽车B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1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A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2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3?12
A.若v1B.若v1C.若v1>v2,货物A受到了汽车B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若v1>v2,汽车B受到了货物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 若v1v2时,货物A相对汽车B向左滑动,受到汽车B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汽车B受到货物A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选项C、D错误.
7.如图3?3?13所示,水平传送带上放一物体,当传送带向右以速度v匀速传动时,物体在轻弹簧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当传送带向右的速度变为2v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则关于弹簧前、后的伸长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3?13
A.弹簧伸长量将减小,即Δx′<Δx
B.弹簧伸长量将增加,即Δx′>Δx
C.弹簧伸长量不变,即Δx′=Δx
D.无法比较Δx和Δx′的大小
【答案】 两种情况下m相对于传送带均向左匀速运动,m均受传送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均为Ff=μmg,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F1=F2=Ff=μmg,又F1=F2,即kΔx=kΔx′,故Δx′=Δx,正确的选项为C.
8.重为10
N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同时木块的受力点连接测力的传感器,如图3?3?14甲所示,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木块先静止后做加速运动,从计算机屏幕上得到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及题意,求:
甲
乙
图3?3?14
(1)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 (1)由图线可知木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fmax=6.0
N,滑动摩擦力Ff=5.0
N.
(2)由Ff=μFN,得μ===0.5.
(1)6.0
N 5.0
N (2)0.5
9.(多选)如图3?3?15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B时,A、B、C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图3?3?15
A.地面对C的摩擦力等于F
B.A对B的摩擦力等于
C.B对A的摩擦力等于零
D.B对C的摩擦力等于F,方向向右
【答案】 以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A正确;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B对A没有摩擦力,则A对B的摩擦力等于零,B错误、C正确;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C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则B对C的摩擦力等于F,方向向右,故D正确.
ACD
10.(多选)如图3?3?16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16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当F>μ2(m+M)g时,木板与木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答案】 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受到m对M的摩擦力和地面对M的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f=μ1mg,故A正确,B错误.无论F大小如何,m在M上滑动时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M在水平方向上仍然仅受到两个摩擦力而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木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F>μ1mg,故C错误,D正确.
AD
11.某同学用如图3?3?17所示的装置测量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长金属板B与铁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
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相对于A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m/s2)
图3?3?17
【答案】 从题图中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0
N,铁块A受到弹簧的拉力F=2.50
N,由于铁块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Ff=2.50
N.由Ff=μmg得μ===0.25.
2.50 0.25
12.如图3?3?18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图3?3?18
【答案】 以木块1为研究对象,它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F=μFN=μm1g,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弹簧弹力
T=F=μm1g,
而根据胡克定律T=k(d-L)
所以两木块之间的距离d=+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