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生命的世界》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虫、月季、机器人、鼠妇
B.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飘虫
D.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
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8)》公布了我国生物的数量,动物界42048种,植物界44510种,细菌界469种,真菌界6339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3.进入秋季,梧桐树逐渐开始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③具有应激性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
)
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
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
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
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三或四变成月牙
5.通过探究发现:霉菌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环境条件温暖、潮湿的地方,为了防止食品发霉变质,食品最好保存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
A.低温、潮湿
B.低温、干燥
C.温暖、干燥
D.温暖、潮湿
6.我们在养花时,会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将花放在太阳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
A.⑥①③②④⑤
B.⑥②①③⑤④
C.⑥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⑥⑤
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蜕邮捕蝉,黄雀在后
D.一山不容二虎
8.大多数鱼类背部的颜色比腹部颜色深,这说明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环境制约生物
9.由达尔文提出并能解释生命世界的现象及变化规律的是(
)
A.生物进化论
B.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C.生物命名法
D.血液流动方向
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如同一张比纸还薄的一个圈层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大雁
B.一块农田
C.一块草地
D.一片森林
12.美丽的珊瑚由珊瑚虫的外壳堆积而成。珊瑚虫体内生活着某些藻类,它们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和藻类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13.在植物的分类中,基本单位是(
)
A.界
B.门
C.纲
D.种
1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为白色,在春天换为灰色
D.莲藕的茎和叶脉是中空的
15.以下哪种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
)
A.根系发达
B.茎肥厚多汁
C.角质层致密
D.叶面宽大
16.在生物学发展史上,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研究成果是(
)
A.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
B.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
D.生物分类学的形成
17.在下列各组变量中,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A.潮湿和干燥
B.水和土
C.氧气和温度
D.明亮和低温
18.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把鼠妇置于一半较暗另一半较明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数量变化?(
)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能够永久地适应环境
C.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黄謝遇到敌害时,常放出臭气,有利于它逃避敌害
20.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时,必须让动物处在哪种状态下?(
)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的自然状态下
D.笼子里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21.枯叶蝶静止时像枯叶,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保护色。(
)
22.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
23.在制订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
2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表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
2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
三、简答题(共50分)
26.(每空1分,10分)“应怜展齿印苍苦,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红杏出墙”反映了红杏具有_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也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
__的特征。
(3)否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
_的特征。
(4)出墙杏树的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5)光、虫、水、鸟、温度等生态因素会影响到红杏的生存,其中
属于生物因素,
属于非生物因素。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
①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②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
③春兰秋菊
④南橘北枳
27.(每空2分,14分)回答有关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相关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植物类型和分布对
有影响。
预测: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__
__的空气湿度最大,__
___的空气湿度最小。
(3)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无影响?
(4)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这样做的理由
(5)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28.(每空2分,14分)胶囊能保护里面的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到达胃就被溶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胶囊溶解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五个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标上A、B、C、D、E,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②将五粒胶囊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③观察胶囊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溶解所需的时间;④重复以上实验。请分析并回答:(请在[]填序号)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
__。
(3)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步骤是[
]__
___。
(4)该实验的第[
]步存在不足,应该改为__
____
(5)改正不足之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由此可知,你在送服胶囊类药物时不应选用
(填“热开水”“温开水”或“冷开水”)。
烧杯
A
B
C
D
E
水温/℃
15
25
37
50
60
溶解所需的平均时间/min
15
7
3.5
2
1
29.(除标注外,每空2分,12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图中两只狐(A、B),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相适应。
(2)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______(填“增多”或“减少直至频危灭绝”)。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3分)。
参考答案
1.D
2.A
3.C解析:梧桐树进入秋季会落叶,说明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性,这是梧桐树对低温环境的反应,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4.C
5.B
6.C解析:组合选择题比较好做的原因是按次序确定或排除前几项就能确定答案,如本题中浇水对应水、施肥对应营养物质、松土对应呼吸需要空气,前三项的顺序确定后就可以确定答案为C。
7.A
8.B解析:鱼身体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不管是从上面还是下面看,都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一种护色,有利于鱼的生存,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B符合题意。
9.A
10.C
11.A解析:一群大雁属于同一物种的一个种群,而生态系统必须包括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12.C
13.D
14.B
15.D解析:叶面宽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大,不利于水分的保存,不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基肥厚多汁,可保存大量的水分;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角质层致密,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三种特征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16.B解析:沃森和克里克发现和提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到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阶段。
17.A
18.D
19.B
20.C
21.×解析: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是拟态。
22.×
23.√
24.√解析:生物遗传多样性就是基因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是由于基因组成的不同,所以表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25.√
26.(1)应激性
(2)繁殖
(3)新陈代谢
(4)生长
(5)虫、鸟光、水、温度
①光
②水
③光
④温度
27.(1)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空气湿度
茂密的灌木丛
裸地
(3)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
(4)减小误差,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5)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28.(1)温度对胶囊溶解有影响吗
(2)温度
(3)④
重复以上实验
(4)②
五粒同种胶囊(5)热开水
解析:(2)取五个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标上A、B、C、D、E,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除温度外,其余相同,因此变量是温度。(3)第④步重复以上实验,可排除偶然因素影响,减少实验误差。(4)第②步将五粒胶囊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步骤没有明确是否是同种胶囊,应该改为五粒同种胶囊。(5)由获得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温越高,溶解所需的平均时间越短,因此在送服胶囊类药物时不应选用热开水。
29.(1)生存环境(2)A
耳小且短,热量不易散失
(3)减少直至频危灭绝
(4)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开发绿色能源等(合理即可)
解析:(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如极地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生活在温度较高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2)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A,因为A的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3)极地狐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北极环境,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温度升高,极地狐将会因不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极地狐将会减少直至濒危灭绝。(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含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