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0 08: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讲课人:王瑞
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吸收了土壤中的少量无机盐,还吸收了大量的水。
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海尔蒙特是如何解释柳树增重的呢?
他是否忽略了其它因素呢?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773年
普利斯特利
钟罩实验
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实验1:
老鼠为什么会死亡?
实验2:
为什么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
实验3:
为何两者放在一起时都能很好的活着?
实验4:
普利斯特利的结论:
绿色植物能更新被蜡烛燃烧或者被动物呼吸而污染了的空气。
绿色植物
小白鼠
(或蜡烛)
氧气
二氧化碳
1779年
英格豪斯
重复钟罩实验
有时能成功,有时失败,为什么?
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探究: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示:
1、设置对照实验。
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号
1号
实验装置:
氢氧化钠


实验组
对照组
氧气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普里斯特利: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光能
(储存着能量)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部位
植物绿色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条件

原料
二氧化碳、水
产物
有机物、氧气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
光合作用总结如下:
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
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

种植过密,植株叶片互相庶挡,会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

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
×

1、充分利用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3、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立体种植
轮作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其它应用,如间作、套种和轮作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种
套种
水稻
蚕豆
轮种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收获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生练习:
1、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空气,可以采取
有效的措施是:(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不扔垃圾
D、多植草坪多种树
D
2、炎热夏季的中午,阳光过强导致气孔关闭,造成
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其原因是:(

A、植物吸收不到氧气
B、植物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植物吸收不到水
D、淀粉无法及时被运走
B
3、如果绿色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并引起温
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气体
C
4、严重干旱可能会使作物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这表明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有:(

A、光
B、氧气
C、水
D、适宜的温度
C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5、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只有在白天才能进行
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C、光合作用只在叶片进行
D、呼吸作用只在叶片进行
B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A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