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9 07: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时训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
1.一位中国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C.日本无力抵抗欧美列强
D.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
3.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下图再现日本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图中的暴行发生在(  )

A.平壤 B.大连 C.旅顺 D.威海卫
5.“黄海风云突变……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金田起义
6.学者葛兆光曾说:“(甲午战败)这种深入心脾的忧郁激愤心情和耻辱无奈感觉,大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曾有过的。”在这次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7.《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道:“……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其描述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的中方代表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9.甲午风云是一页沉重的历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1)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一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你从材料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奋力冲向敌舰致远舰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在威海卫战役中,他宁死不降,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3)材料三中的人是谁?威海卫战役中最令人痛心的事是什么?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 考 答 案
1. C 2. B 3. C 4. C 5. A 6. D 7. C
8. 答:(1)日本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1895年。当时的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3)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9. 答:(1)不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2)邓世昌。为了民族、国家利益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3)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统治者避战求和,指挥不力;日本的实力强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