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06 17: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7課
维新变法运动
第一主题:开始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公车上书
公车:
1、背景: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马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
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公车上书图
康有为像
梁启超像
从课本上找出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拒和
变法
3、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著作
学堂
学会
报刊
名称
类别
维新派主要活动
《时务报》《国闻报》
强 学 会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天 演 论》
警世洪钟《天演论》
第二主题:发展
严复
(1854——1921)
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他在许多文章中都反复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淘汰。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
作用: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第三主题:高潮
短暂的百日维新
阅读课文
讨论质疑
1、光绪帝为什么下决心实行变法?
2、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4、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影响是什么?
5、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试问今日之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狂潮中,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帝也将成为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
1898年6月—戊戌变法
开始:
标志: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结束: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内容
类别
文化教育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经济方面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变法措施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变法又同时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利益,“废除八股取士”会损害一些死读书的“守旧愚昧之人”,堵住他们的入仕之途;“取消多余的衙门何无用的官职‘,将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官职,另一部分没定官职的旧官僚也会产生反应。因此,变法措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以慈禧太后为首
(掌握实权)
想争取袁世凯保护光绪帝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军投靠顽固派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力 量 对 比
(无权)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历史感悟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新时期的爱国情操?
公车上书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天演论》
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
选择:
1、下列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不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2、在变法诏书中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为
A.发展农工商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创办报刊发表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填空 :
1、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的启蒙思想家是________,他译述的《_________》,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2、1898年9月,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________,废除新政诏令。标志变法的失败。
严复
天演论
慈禧太后
光绪帝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19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40-60年代
主要中外战争
近代化历程
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两次鸦片战争
—惨败
—惨败
—惨败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