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2.芦花荡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 “寒噤、仄歪”等词语。
2、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层次和段意。
3、结合文章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分析老头子的形象。
4、体会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方法:
1、阅读法 2、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法
自测——互查——互教
1、本文的作者 ,现代 家 家,他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 》,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竹篙 疟子 疟疾 寒噤
蹿 仄歪 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白洋淀 泅水 提防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仄歪: 。 编算: 。
张皇失措: 。
展示——反馈——导学
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说说文章的写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
3、文中老头子的性格如何?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4、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头子的传奇色彩的?
自测——反馈——点拨
1、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画在书上),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2、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的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品味,然后把第二天二陵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自测——反馈——点拨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作者孙犁是著名文学流派 的创立者,与 、 、 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⑵小说的三要素是: 、 、 ,小说情节结构的四部分是 、 、 、 。
2、指出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
⑴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 ( )
⑵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⑶老头子把船已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
⑷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
3、阅读从“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到“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完成题目。
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⑵“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既然老头已经“张皇失措”,为什么不赶快走呢?
⑶品味“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一句中的“找”字的妙处。
⑷“他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请你揣摩一下老头子当时的心理。
⑸选文最后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回顾——总结——反思
说说你学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