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故乡》三阶课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故乡》三阶课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19 22:14:45

文档简介

《故乡》三阶课堂训练
A组:基础通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huì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xiā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huì(

船舱(

xiāo(
)索
(2)画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时候既然是深冬"中"既然"的意思是
(4)上述文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交流会上,李教授通过一系列贴切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B.他填报志愿时,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真是见异思迁。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3.请将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内。
(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赏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横"字给人以不整齐、凌乱之感,更能表现出故乡的萧条之象。)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飞"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宏儿动作的轻快迅捷。)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因多年不见而产生的陌生感。)
D.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辛苦恣睢"指的是像杨二嫂一样为谋求私利而处心积虑、任意胡为。)
5.下面文段中的部分语句存在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两年多的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处画线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
(2)【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
”改为“
”。
B组:综合达标练
一、阅读目标训练
6.下列句子没有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B.一个小得人的肉眼都看不到的颗粒,却能够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7.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分析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二、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回答问题。
8.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9.文中"圆规"指的是
,这个称呼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杨二嫂的讽刺。
10.作者描写过去的杨二嫂,意图是什么?
11."圆规"的语言很有特点,多使用拟声词、叹词,如"阿呀呀""阿呀阿呀""吓"等,请赏析。
三、课外延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茶是家乡醇
段伟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③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儿,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掉。
④"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得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浸泡,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山上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
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癖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儿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儿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⑩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惫,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儿小钱找机会生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醪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1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1)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2)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13.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16.请谈谈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C组:拓展培优练
微写作
17.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强烈的反差体现人物的变化,突出作者的感受,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把作者记忆中的杨二嫂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了对比,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生凋敝的惨象。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你身边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250字左右)《故乡》三阶课堂训练参考答案与解析
A组:基础通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huì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xiāo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huì(

船舱(

xiāo(
)索
(2)画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时候既然是深冬"中"既然"的意思是
(4)上述文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晦
cāng
萧(2)蓬隙
篷隙(3)已经(4)反问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交流会上,李教授通过一系列贴切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B.他填报志愿时,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真是见异思迁。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见异思迁"意为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这三个词均不合语境。
3.请将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内。
(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参考答案】
(1)比喻(2)反问(3)借喻(4)借代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词的赏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横"字给人以不整齐、凌乱之感,更能表现出故乡的萧条之象。)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飞"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宏儿动作的轻快迅捷。)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因多年不见而产生的陌生感。)
D.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辛苦恣睢"指的是像杨二嫂一样为谋求私利而处心积虑、任意胡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厚障壁"指的是两个人之间深深的隔膜。
5.下面文段中的部分语句存在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两年多的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处画线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
(2)【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
”改为“
”。
【参考答案】
(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2)展示
再现
B组:综合达标练
一、阅读目标训练
6.下列句子没有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B.一个小得人的肉眼都看不到的颗粒,却能够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参考答案】
D
7.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分析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
(1)"飞"字形容动作轻快,写出了宏儿天真活泼的特点,表现了宏儿此时欢快兴奋的心理。
(2)第一个"辛苦"∶奔波、劳碌;第二个"辛苦"∶辛勤、劳苦;第三个"辛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二、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回答问题。
8.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8.
表现她形象的猥琐和尖酸刻薄。(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9.文中"圆规"指的是
,这个称呼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杨二嫂的讽刺。
【参考答案】
杨二嫂
借代
10.作者描写过去的杨二嫂,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对比她的过去和现在,突出她的改变。
11."圆规"的语言很有特点,多使用拟声词、叹词,如"阿呀呀""阿呀阿呀""吓"等,请赏析。
【参考答案】
这些词表现了杨二嫂对"我"鄙夷的态度,形象地刻画出了她尖酸刻薄的样子。
三、课外延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茶是家乡醇
段伟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③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儿,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掉。
④"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得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浸泡,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山上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
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癖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儿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儿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⑩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惫,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儿小钱找机会生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醪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1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1)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
(2)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参考答案】
(1)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给静态的茶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
(2)翻飞∶忽上忽下来回地飞。此处生动传神地写出采茶人动作的轻快、娴熟。
13.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段为插叙,补充交代茶叶对家乡人的重要性,突出了家乡人的勤劳,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14.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示例∶①吃苦耐劳,勤快能干。起早贪黑忙着采茶制茶。②自力更生,努力致富。不愿光靠扶持,希望凭双手改变现状。③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积极追求幸福生活。
15.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参考答案】
家乡的茶是乡情、亲情的寄托,只有家乡茶的味道最真实、最美好、最厚重。
16.请谈谈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
.示例∶"我"对哥嫂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我"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对家乡、亲人的那份恩情;"我"对家乡发展、亲人致富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C组:拓展培优练
微写作
17.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强烈的反差体现人物的变化,突出作者的感受,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把作者记忆中的杨二嫂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了对比,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生凋敝的惨象。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你身边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思路点拨∶首先选择你身边的人物进行细致观察,观察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动作等,然后选择其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方面,用简练平实的语言描写出来。注意用上对比手法,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例文∶
杜老师看上去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嘴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