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19 12:1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4.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3.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通过观看移动水槽的挡板,初步感知平均高度。
2、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平均数,启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已有感知。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回收小组成员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个、12个、11个15个矿泉水瓶,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讨论: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交流汇报:
进一步明确“平均每人收集的个数”并不是每个人收集的实际个数,
是在收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每个人收集相同的个数。
(4)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怎样才能使4个同学收集的个数相同?
(
5)小组交流(指名板演)
(6)汇报交流的结果:
有的会说先求出四个人所收集的总数再除以4,得出的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个数。有的还会说在小明的15个里取2个给小亮,在小红的14个里取1个给小兰,也可以得到4个人相等的瓶子的个数。
(7)同学们刚才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小精灵解决了问题,那末大家来看小精灵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课件演示解题过程,使学生明白刚才它们所运用的方法分别是移多补少、先合后分法。)
(8)小结:
先求出收集得到的总数,再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平均数。
(9)指导列式计算:(有的学生用的是分步计算,有的是用综合算式,强调的是用综合算式时的格式和单位名称。)
三、达标检测
第一题和第二题指名板演,后全班交流。第三小题也指名板演,但是本题有疑问,后师做详细的评析。
知识应用:
四、涨知识(知识拓展)
五、归纳梳理,建构新知
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的数据的比较,以便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比如平时我们检测,可以通过平均数看出哪个小组是学习先进小组等。)再次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数据总和÷份数=平均数。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数据总数
÷
份数
=平均数
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14+12+11+15)÷4
=52
÷4
=13(个)
答:平均每个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