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19 08: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老虎磨牙》 科目 小学音乐
学生年级 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老虎磨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兽王》中的一首欣赏曲目。由我国著名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安志顺所创作的一首打击乐器乐曲,曲分为三个乐段。主要以大鼓的各种演奏(滚奏、击奏、抓奏、刮奏等)形式表现“老虎睡觉”“老虎觅食”“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他以锣的喧嚣声制造了山风啸啸、松涛阵阵的壮阔背景。接着加入了板、鼓、木鱼的击奏声,表现了山中之王老虎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山林中,它那矫健的步伐,声音由弱到强。突然,乐声停了下来,老虎凝神,似乎听到了什么,片刻,各种打击乐器再次奏起,表现了老虎磨牙、抖动满是斑纹的皮毛、威风凛凛等生动的形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施教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有待于教师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经验。另一方面,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整体感知、只有想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宜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能与同伴合作表演,感受老虎威风凛凛的音乐形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老虎磨牙》,让学生认识锣、鼓、镲、木鱼、碰铃、拍板等民间打击乐器。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感受民间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并能尝试用打击乐器参与《老虎磨牙》的聆听与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老虎磨牙》,让学生认识锣、鼓、镲、木鱼、碰铃、拍板等民间打击乐器。 难点 初步感受民间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并能尝试用打击乐器参与《老虎磨牙》的聆听与表现。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时间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用师生问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与情绪带入课堂中来,为上课营造出气氛。 一分钟
(听音激趣) 情境导入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游戏
——听乐器猜动物
拨————滴水声
板————鸭子
木鱼———老鼠形象
大擦———风吹打雷
沙锤———雨
双响筒————马蹄声
高低梆子———蛙鸣
设计意图:以一个小游戏形式导入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
三分钟
(盲听欣赏) 新学探究 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去盲听乐曲,并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动手动脑初听欣赏乐曲
1.无声模仿所听到的乐器
2.初听乐曲思考乐曲分段? 设计意图:为什么是盲听,我想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听觉能力,让他们真正专心的聆听乐曲。在欣赏之前我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民间打击乐器。 四分钟
(第一乐段) 分段拓展 情景设置:森林里面一群小动物和一只大老虎的故事
带问题聆听并观察教师所画旋律线:
乐曲的基本要素
乐器的出现顺序,感受小动物的音乐形象
深度欣赏:
模仿试敲,各种动物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 以旋律线的形式让学生清楚乐器的出现顺序,让学生用敲的形式去深度感受音乐。 七分钟
(第二乐段) 分段拓展 情景设置:大老虎睡醒了,抖动了身上的毛由远处向我们走来。
带问题聆听:
1. 乐曲的基本要素
2.模仿老虎?老虎在干么?
深度欣赏:
节奏选择(四分音符)
强弱掌握(由远到近 渐强)
演唱体会(老只老虎改编的曲子) 设计意图:以编创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清楚乐曲的力度变化以及模仿音乐形象的出现,让学生用唱的形式去深度感受音乐。 五分钟
(第三乐段) 分段拓展 情景设置:老虎追赶猎物失败,生气磨牙
带问题聆听:
1.播放磨牙声,寻找磨牙声
深度欣赏:
思考磨牙声的演奏方式(大鼓刮奏)
模仿老虎捕猎和磨牙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以带问题聆听的形式让学生清楚大鼓的力其他演奏方式以及模仿音乐的形象,让学生用演的形式去深度感受音乐。 五分钟
视频 视频播放 设计意图:
听看结合达到进一步欣赏 四分钟
创造与发现 根据情景
使用打击乐器
模仿动物
(根据时间设置分组模仿)
设计意图:
分组使用今天所学到的东西让他们运用与创造,自主创编音乐形象达到有效运用。 十一分钟
结果提升
宣传民族音乐 设计意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了解发扬民族乐器。 一分钟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