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20年高一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共32题,全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两类细胞的增殖方式分别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D.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P
2.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下列与此病毒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B.此病毒不含DNA
C.含有核糖体 D.通过细胞分裂繁衍
3.下列糖类不完全是由葡萄糖构成的是
A.淀粉 B.蔗糖 C.麦芽糖 D.糖原
4.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5.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未分离时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B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呈绿色,水绵细胞的叶绿体呈带状;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蓝绿色
C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在视野中可见紫色的脂肪颗粒
6.下列关于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B.不同氨基酸都只由氨基、羧基和R基组成
C.不同氨基酸的肽键不同 D.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
7.异体器官移植时存在细胞间排斥现象,以下有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哪一项与之最为相关
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流动性
D.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其他细胞分隔开来
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
B.所有细胞器的膜构成生物膜系统
C.内质网、高尔基体仅与蛋白质加工运输有关
D.核糖体和中心体因为无膜结构所以不含有蛋白质
9.构建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在学习“分泌蛋白”知识过程中,某同学构建了如下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物理模型” B.d、e、f膜上蛋白质种类、含量有差异
C.d、e、f之间直接以生物膜联系 D.d、e、f分别代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0.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11.细胞内的CO2浓度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浓度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
A.K+ B.Na+ C.CO2 D.O2
1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
③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甲图中共有5种碱基
C.a乙图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D.甲图与丙图中“A”代表的物质相同
14.下图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三种消化酶A、B、C,随温度或pH变化其相对活性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使A酶处于温度为37℃条件下保存
B.温度、PH过高或过低会破坏酶结构,使得酶失活
C.A、B、C酶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但最适温度有较大差异
D.B、C对应的酶可能是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
15.右图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甲与[H]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人体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乙
C.图中所标注的酶是同一种酶
D.图中数字表示每个过程释放的能量,其中释放最多的是3
16.过期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涨袋可能是由于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B.涨袋是可能由于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C.如果涨袋的酸奶中有酒味,可能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造成的
D.出现涨袋的酸奶经加热彻底杀死微生物后可以安全食用
17.右图表示最适温度下不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可以表示植物呼吸作用强度
B.长期处于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C.限制E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D.若适当提高CO2浓度,D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1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B.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从而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强
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细胞调亡受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更新与细胞凋亡有关
19.下列有关细胞癌变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再具有全能性
B.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加
D.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20.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比Fe3+和肝匀浆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的高效性
B.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一致
C.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不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在相同温度下保温
21.小李和小王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小李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小王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两人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是相同的
B.小李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组合
C.小王模拟的是不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D.重复多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1/4
2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 B.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C.狗的白毛和卷毛 D.番茄的红果与海棠的黄果
2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的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孟德尔的假说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孟德尔巧妙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属于演绎过程
D.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所有的遗传现象
24.人的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无酒窝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已知一个无酒窝男人与一个有酒窝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无酒窝)结婚,这对夫妇生下无酒窝女孩的可能性是
A.1/8 B.1/4 C.1/2 D.1/6
25.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 B.二黑二白 C.全部黑色 D.以上都有可能
26.水稻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B.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个体后代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C.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
D.F1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8.(共11分)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结构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__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并进一步合成淀粉。
(2)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3)如图,土壤含水量在___________的范围下施肥效果明显,在该条件下持续增加施肥量,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变化可能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共10分)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据图1可知,观察到视野中的大部分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时期(用字母表示)。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2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是否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从图甲到图乙的过程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其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个DNA。
30.(共7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的RNA病毒,包膜中的S蛋白会结合细胞上的ACE2受体,被细胞内吞。
(1)科学家可在___________(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病毒的形态,且_________(能/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培养该病毒。
(2)ACE2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部位(填细胞结构),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被细胞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为该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若将该病毒彻底水解,其产物有____________(至少填出三种)和4种含氮碱基。
31.(共7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以黑藻作实验材料,进行了三组实验。
(1)第一组,取黑藻的叶片,置于滴加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左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可见叶绿体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央/周边),原因是___________。
(2)第二组,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黑藻根尖细胞,发现细胞开始因为____________作用失水而发生___________现象,后而由于___________进入细胞,细胞吸水,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32.(共11分)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乙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杂交组合中,F1红果二室基因型__________(相同/不同),F2不同于亲本性状的比例甲、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甲组的F1与F2的“黄多”杂交,则子代的性状与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3)若要用本实验红果和黄果为材料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株洲市2020年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7题,每小题2分)
1–5:CBBCA 6–10:DBABA 11–15:AABDC
16–20:CCBBD 21–25:DADBD 26–27:AB
二、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46分)
28.(11分)
(1)叶绿体基质(2分) 光反应(2分) [H]/或答NADPH、ATP(2分,必须答全才给分)
(2)光强、土壤含水量、是否施肥(1分,答全才给分) 光合速率/或答CO2吸收量(1分)
(3)40%~60%(1分,写40~60不给分) 先上升后下降/或答下降(1分)
施肥过多造成外界渗透压较高,植物失水“烧苗”(1分,答出失水“烧苗”可得分)
29.(10分)
(1)AC(1分) DNA复制(1分) 着丝点分裂(1分)
(2)动物(1分) 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质缢裂方式(答出1点即可得分)(1分) 否/或“不能”(1分) 细胞已被固定解离/或细胞已死亡(1分) 中(1分) 4(1分) 8(1分)
30.(7分)
(1)电子(1分) 不能(1分)
(2)细胞膜(1分) 蛋白质/或糖蛋白(1分)
(3)流动性(1分) ATP(1分) 核糖,磷酸,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碱(1分)(其中任三种即得分)
31.(7分)
(1)周边(1分) 液泡体积大(1分)
(2)渗透(1分) 质壁分离(1分)K+ NO3–(1分) (K+ NO3–)主动运输、(水的)自由扩散(1分,答全才给分)
(3)C(1分)
32.(11分)
(1)相同(1分) 3/8(1分) 5/8(1分)
(2)红二:红多:黄二:黄多=1:1:1:1(2分)
(3)思路一:用子一代红果自交(或甲组子一代与乙组的子一代杂交)。后代出现红果:黄果=3:1(3分,思路2分,预期结果1分)
思路二:用子一代红果与黄果杂交。后代出现红果:黄果=1:1(3分,思路2分,预期结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