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0 10: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标题: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授课人:
艾瑶
授课对象:
八年级某班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这门课程之后,通过安排学生可以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奇妙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向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能力较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但缺乏对规范操作流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思路: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测量又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依据教材内容安排和课程要求,我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节课安排为两个课时完成,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教师的精细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2)能总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
(3)可以自主估算常见物体的长度;
(4)明白测量有误差,能辨别误差与错误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段有大致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长度的测量。
先请同学思考,用什么方法判断:
两位同学的高矮。
艾宾浩斯错觉、缪勒-莱耶错觉。
(学生讨论)
师: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科学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借助一定仪器,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
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师: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如中国的市尺,英国的英尺(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市尺和英尺的由来),但各个国家的标准不统一,为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引出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米(m)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单位?
对于比米大的距离我们可以用千米(km)表示,比米小的距离我可以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表示。
(通过课件展示各个单位在显示生活中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长度的感知觉,如中学生的身高1.65m,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为1m左右等。)
单位换算如下: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3m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10-3mm?=?10-6m
??????????1nm?=?10-9m
课堂练习:
单位换
0.01km=
m=
dm
5000mm=
cm
dm
1m=
mm=
?m
700
?m=
mm
给下列长度加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是165(

课桌的高度约为0.7(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5(

给出答案:10、100;500,50;103、106;0.7;
cm
m
dm
2、刻度尺的使用
师:我们知道要比较物体的长度需要两样东西,标准单位和测量仪器。现在我们学习完长度的基本单位,下面就来学习所需的测量仪器。
展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让学生观察。
主要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
(2)归纳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且与刻度尺垂直。
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还必须注明单位。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基本单位
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沙漏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由它发展起来的。
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的单位是秒(s);
时间的基本单位有年、月、日、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
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1min=60s
1ms=1000?s
1?s=1000ns
练习:
单位换算:
1h=
s
1min=
s
58min=
h
34?s=
ms
2、秒表的使用
方法/步骤1:认识秒表
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
min。
使用之前要上好发条,它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方法/步骤2:
第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
第二次按压,指针停止走动,指示出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
第三次按压两指针均返回零刻度处。
3、练习
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心跳次数。
误差
误差的定义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差
产生误差的原因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类:
a.系统误差:
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
b.偶然误差
错误与误差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导致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可以减小;错误是可避免的。因此,误差不是错误。
减小误差的方法
a.使用更精密的仪器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更科学的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可放大查看
板书设计: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基本单位: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2.刻度尺的使用:认、放、看、读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基本单位:
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
2.秒表的使用
误差
教学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
教师的仪表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以及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昂,动手操作是否能自主完成;
课堂的交流氛围是否生动有趣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多举实例
不足之处:
单位换算时,学生遇到计算遇到困难,不能很快的理解其中的规律,因此需要花较长时间进行讲解,导致后面的课堂进度延缓,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的整体性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