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9 14: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讲的是氧气的性质。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掌握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
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节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授课人


2、学会收集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4、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学反应的概念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氧气,酒精灯,硫粉,木条,火柴,铁丝,木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讲述:我们就用这经检验过的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思考得出结果:不能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实验——分析——结论
的习惯。?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肯定,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辅助学生完成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这是金属铁丝,然后设问:你见过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电子板书]铁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
(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补充说明:铁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电子板书]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溶渣把集气瓶炸裂。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一起回答,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应前物质:铁、氧气
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思考,各抒己见。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183℃
不易溶于水>空气1.293g/L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课题2·氧气的第一部分。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是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本节课突出了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作业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B、液氧用于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时气体燃料的助燃剂
D、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3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磷??????????????
B.硫粉????????????
C.铁????????????
?D.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火星四射??????
?
B.
硫——黄色火焰??
C.
磷——黑色固体?????????
D.
镁——蓝色火焰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后者有白烟生成的是
A.硫粉、红磷???
B.镁带、红磷???
C.蜡烛、木炭???
D.纸张、铁丝
活动二
观察描述和介绍氧气的色、态、味、密度、熔、沸点
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活动三
实验探究一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活动四
实验探究二
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活动五
铁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