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二物理第3章学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学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出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作出光路图。
学具准备:凸透镜(若干)、凹透镜(若干)。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 中间厚、边沿薄的是 ,例如:
2. 中间薄、边沿厚的是 , 例如:
3. 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
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
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 “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
归纳: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 (做做看)
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
归纳: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巩固练习
1.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某透镜后,光线发散了,这个透镜一定是( )
A.凸透镜 B.凸镜 C.凹透镜 D.凹镜
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因此它没有实焦点(如上图右所示),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合作探究:
1.让平行光通过厚薄不同的凸透镜,观察焦点位置的变化?(认识焦距和凸透镜的厚薄的关系)
2.将一点光源(如小电珠)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观察它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怎样传播?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质?
讨论交流:如何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三)课堂小结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依据下图叙述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四)达标检测
1.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 )
A.厚度很薄的透镜 B.中央很薄的透镜
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 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2.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3.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玻璃对光
的 作用而产生的.
5.如图是一束平行与主光轴并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6.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
光线.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编写教师:刘恒桥 徂阳学校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21世纪教育网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
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
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 侧。
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
4、结合教材65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
实像总是 立的,虚像总是 立的;
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三)课堂小结21世纪教育网
照相机成 像
投影仪成 像
放大镜成 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达标检测
1、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於______,他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_的____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21世纪教育网
6、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7、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编写教师:刘恒桥 徂阳学校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1世纪教育网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一、思维启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它们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到底取决什么呢?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
距,用v表示)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
距,用v表示)
(三)制订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
3、参考课本66、67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四)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五)数据收集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物距u/cm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像 的 性 质21世纪教育网 像距v/cm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U>2f
U>2f
2f>u>f
2f>u>f
UU(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三、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 分大小; 异侧倒,虚像同正大;物远像近小,物近像 。
五、达标检测: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 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像,(填,大小,倒 正,虚实)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像。
2、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3、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编写教师:刘恒桥 徂阳学校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学习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近视镜、老花镜
学习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特点 应用
u>2f
u=2f
fu=f
u2.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 ,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 。
3. 实像都是 形成的, (能或不能)承接, (倒或正)立,物象
(同侧或异侧)。虚像是 形成的 , 承接, 立的,物象 侧。
二、自学探究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3.4—1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
4.认真观察图3.4-2,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
(1)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2)成因及矫正
认真观察图3.4-3和3.4-4,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 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 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阅读课本和图分析远视眼的情况:
近视眼镜是 镜,远视眼镜是 镜。
(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回答课后问题。
三、知识链接: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四、学习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 )、角膜及晶体(功能好
像照相机的 )、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 )组成.
2.近视眼佩戴 矫正.
3.远视眼佩戴 矫正.
五、达标检测: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 ;b .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4.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第5节 显微镜与望远镜
编写教师:刘恒桥 徂阳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71图3.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 镜,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的 像,原理同 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 的像 ,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望远镜有两组 组成。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物体的叫 。
2.物镜成 像,目镜成 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72页图3.5-4回答。
4.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别 的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 (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
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 ,再经过目镜成放大 。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 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 的虚像。
四、达标检测:
1、
2、从显微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3、从望远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 有关,还与 有关。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 (“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 ,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6、望远镜,尤其是天文望远镜都力求 ,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 做物镜。
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
编写教师:刘恒桥 徂阳学校
课题 《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 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重点 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
难点 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学具
环节 复 习 过 程 教师活动
知识梳 理 、 基础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2fu=2fv=2f等大倒立实像f<u<2fu<f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 专题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1. 完成下列光路图。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专题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专题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专题四:眼睛和眼镜9.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0、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的疑惑还有:
达标检测 1. 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2.如图 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3.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5.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作业设置
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乙
丙
甲
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
有 作用
2、凸透镜的几个要素:主光轴、光心O、 F、
f、(物距u ,
像距v 。)
3、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
有 作用。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 过焦点
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5、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7、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组合使用。
透镜及凸透镜成像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
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
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眼睛和眼镜
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