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2014)第一册 9.创建表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电子工业版(2014)第一册 9.创建表格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19 11: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创建表格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从教材地位上来看,它是Word软件中一个重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说实用性很强。我将制作计划表作为本课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操作方法,为最后的撰写报告成文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部分Word操作的知识,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些偏差。在信息课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开小差,需要借助多个不同的任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针对整个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应用表格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于编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通过多种手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难点:表格的简单编辑以及如何把表格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以“习”文本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全过程始终以学生的“习得”为本。在当下不断优化的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突破原有的学校教室和课堂教学范畴而扩展为课前习、课中习和课后习。在整个教学全过程,借助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架,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地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
[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一次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采用以“习”为本的“习本课堂”理念。
突破原有学校教室和课堂教学范畴扩展为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相续的“大课堂”。
课前习阶段,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课利用UMU平台中的微课程帮助学生预习,让学生对课堂将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课中习阶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结合当前实际,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习阶段,通过平台的课后练习、材料等。使学生课后“习”方向性更强,有利于“习得”反思再巩固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UMU平台提供即时支持,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参与问题解决——即教学支架中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架。
我将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才能构建有效课堂。本课依据习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了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等学习方法。学生由课前预习,激发兴趣,完成任务到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变动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前
习 课前
预习 在UMU上做好课前习案 在UMU上根据课前习案自主学习,充分了解课堂将要学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采用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完成任务一:在word中插入表格
检测
效果 完成制作一张简单表格的练习 完成练习
课 中
习 导


课 马上要到“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准备举办儿童节活动。希望同学们帮忙想想整个活动的时间安排。 边听、边思考 导言是一堂课的开始,应具有激发性和启发性。联系生活、社会实际。有利于导入本节内容,同时明确学习内容。

老师这里有两个时间安排的模板(文本和表格),以及需要准备完成的工作和配备的人员名单。请同学选择一个来完成自己的儿童节活动时间安排。
选择一个模板,填入活动安排。 为学生后面理解表格的优点做铺垫。

根据学生选择哪种模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表格的优点。 学生思考、发现、理解表格的优势。 让学生发现表格的优势以及何时可以运用到表格。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应用表格的能力。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中
习 插


突然想起儿童节晚会结束后所有的桌椅都需要归位,由全体人员共同完成。
这时问同学该怎么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起在MUM平台上所学的插入行的操作。 边听边思考,尝试操作。 通过插入遗忘的活动,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回顾前面自学的内容







将所有需要安排的活动都安排填入儿童节时间安排表以后。
我们发现5月31日需要进行很多活动,每一个单元格都写5月31日,看上去显得很累赘。
能不能只写一个日期涵盖所有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合并单元格的操作。 思考、操作 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归纳,总结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小细节,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请同学两两之间讨论一下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学生本人懂得了如何解决,其他同学也能减少 以后操作会发生相同错误的几率。并且自己总结一下三个任务的操作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 总结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后
习 作业
布置
巩固
提升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整堂课表格的制作,并完成自己的课程表。
同时找到美化自己所做的课程表。
完成课后作业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