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有了利用“网上邻居”互访网络内计算机的经历,对计算机之间能相互连通、资源共享的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如何才能实现连接以及连接后网络的分类和结构等认识不够。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它是继第一章教学内容的延伸,是让学生在学会一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使用与管理和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为接下来的网络应用内容的学习打下铺垫。
从现实来看,网络无处不在,无不呼吁着我们能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与掌握本教学内容,意义重大。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
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局域网的拓朴结构及其特点
(3)掌握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例举和演示的方法,围绕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展开学习。通过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方法,探索并完成局域网资源共享设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主动思考,自我探索的学习态度;
(2)通过感受老师问题设置的层层递进,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从现实情境出发,设立一个引领整节课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带着疑问进入学习。而在层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讲授法”将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辅以“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引导学生全力以赴的进行学习从而内化所学的内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开展,从首个计算机网络形成(说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硬件实物呈现,软件的设置?)——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及互访(软件的设置,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体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而整个过程,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层层开,逻辑性极强。具体任务见下图:
(1)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说,专业术语过多,生涩难懂。为此,必须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对概念中的“硬件”以呈现实物交换机让学生了解;而“软件”则将“局域网资源共享设置及互访”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实物与实际的操作,加深印象,从而突破难点1,并对该概念理解并掌握。
(2)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该操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由他们自己合作并完成,印象更为深刻,且不易遗忘,从而达到难点2的突破,掌握该知识点。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情境创设: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故事
2、提出问题:
(1)至少要几台电脑才能构成计算机网络?
(2)怎么在你家中建立一个网络,实现两台机的互联? 那么带着问题,我们进入学习。 1、听故事进入情境
2、思考并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故事讲解说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情境,以顺利引出接下来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概念(了解) 1、呈现计算机网络概念
2、提出问题:
(1)概念中的硬件指的是什么设备?
(2)是不是只要有硬件就能实现资源共享? 1、分析理解概念
2、思考并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并最终达成对概念的理解。
局域网资源 共享的设置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51或本节参考教学光盘,小组合作尝试完成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和互访。
2、评价:对建立并能共享和互通过资源的小组予以评星。根据具体完成情况酌情评星。
3、优秀小组示范操作 1、自主学习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通过自主学习的操作技术更容易让学生真正掌握,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计算机网络概念(理解) 1、再次呈现概念,强化学生理解
1、再次阅读并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软件的共享设置后,再次呈现以强化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呈现计算机网络分类,重点强化分类的标准
2、巩固练习:P50,实践2;并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小组评星活动。 1、了解网络分类
2、完成实践2 通过巩固练习深化网络分类的标准
拓扑结构 1、呈现拓扑结构的定义,并解说
2、呈现三种拓扑结构,并分别说明各自的特点和优缺。
1、了解拓扑结构定义
2、了解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的特点和优缺 1、评星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我只要你性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最终内化所学
总结 1、呈现整个学习任务图
2、对小组评星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 1、学生根据任务图进行总结并自评 1、在任务图的引导下,更容易有效的进行总结和自评,全面了解各知识点掌握情况。
2、评星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表1〉
3、学生评价
本节课为持续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故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引入评份机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在评比栏中及时进行加星或减星,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性作用。具体见下表:
小组评星表
小组 教学环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新课导入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局域网资源 共享的设置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拓扑结构
以上合计星数
评比总结
〈表2〉
4、教学资源
首个计算机网络形成故事、交换机、PPT课件、教学光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知识较难理解,所以关键在于理顺逻辑,并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随着一个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推出,让整个学习内容慢慢的呈现出来,并通过小组合组和竞争的形式,持续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