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题目意思:听闻好友王昌龄被朝廷贬到龙标,特作此诗在远方作问候寄意。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题解与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绵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出塞》),被誉为“七绝圣手”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因“不护细行,贬龙标尉”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
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
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诗人借明月表达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主题)
理解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诗欣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品诗欣赏
品诗欣赏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6、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这一奇特的景象,既饱含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同时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8、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
品诗欣赏
赏 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1.首句:融情入境。
2.次句:直叙其事,以悲景衬托离情。
3.三句:诗眼点题,拟人想像。
愁——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四句:明月寄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总 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