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整合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三单元整合训练(苏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06 22: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整合训练
基础整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下列词语:(5分)
tuí( )唐 狼jí( ) yū ( )腐 mò( )地 lán( )褛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别字,并加以改正: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己 气势凶凶 如数奉还 失魂落魄
莫明其妙 辗转反则 饮泣吞声 无精打彩 娓娓动听
有错的成语
改 正
3.按要求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劝慰朋友,志趣高远的千古名句是:
《夜雨寄北》中表现诗人想像重逢情景的语句是:
《己亥杂诗》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诗句是:
4.依照下列例句,请分别再写三句你对”爱心”和”父母的心”的理解
例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5——8题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校门口的一颗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忽然,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还是没有她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着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大爷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的小亮!”她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老大爷说。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衣襟里摸出一包裹得紧紧的,还带有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的手里,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有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一颗,给要好的伙伴两颗,
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蹦着跳着,连那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5.文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过去的妈妈对小亮的爱?请找出句子并作简单分析。
答:
6.研读句子,回答:
⑴.”都放学了。”“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她”知道些什么吗?
答:
⑵.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能说出老头明白了什么吗?
答:
⑶.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老师为什么要背过身去? 你能想像出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
答:
7.有人说:文中的小亮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答:
8.结合文章或者生活实际,请你说说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答: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3题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气息,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地对我们说:”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
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
我们齐声回答:”是给俺太婆带来的。”
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你们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吗?”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忽然脸上没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写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太婆看到我们,擦了擦眼睛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眼色,我和哥哥连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
我们把手伸出去。
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
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
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哥哥脑门说:”你这小鬼头哟。”
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
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9.太婆给”我们”苹果为什么要我们到一边去”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答:
10.结合文章说说文中的”我和哥哥”是怎样的孩子?
答:
11.文中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你认为妈妈美好的心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
答:
13.文中划线句子中”脸上忽然没有了笑容,好一阵子后她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你能试着说说当时妈妈在想什么吗?
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9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曰:”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4.翻译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5.翻译下列句子:(8分)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
16.兄弟死了,为什么王子猷一点都不悲伤?(3分)
答:
17.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子猷、子敬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的?(3分)
答:
1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
19.你还记得本文的作者吗?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
作 文 训 练    
读完下文,请你以承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则不少于20行),
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问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熟睡,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许他早已遗忘了我们相处的这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在其中。
  然而处在大千世界,有着太多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的人。那种人较之于一诺千金的人似乎活得轻松。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全面降价。且不说别人会怎样看轻他,就是他自己,那种无聊、倦怠都会渐渐袭上心。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有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暴雨中的少年。                    
拓展提高                                                                                        
基础知识
1、据拼音写汉字。
(1)pán_________跚 (2)歉jiù_________
(3)tuí_________唐 (4)万lài_________俱寂
2、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
3、请写出你知道的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或诗歌两句。
                                 。
4、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为你化开愁绪
  母亲是             ,                。
5、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发现。
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安乐窝”。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
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③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的母亲》片段,完成6~8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6、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加点字”清算”的理解。
                                  
7、”打得好”是真心所说吗?结合母亲的”泪”说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母爱。
                                  
                                  
8、文中的母爱和现在家长的”溺爱”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种好呢?
                                  
                                  
(二)、阅读《父爱如山》,完成9~12题。
父爱如山
①父亲有一封用香烟纸写给我的信,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信的内容只几十个字——
周儿:本星期本要给你送去大米及生活费,因正值农忙,夜里还要看守秧苗,所以抽不出空,你先跟亲近的同学暂借一下,过一段时间再给你送去。其他勿念。祝进步!父亲字
②那是我在八十里外小镇读高一的第二个学期,时值梅雨涨水,马路淹没的淹没,冲坏的冲坏,我不敢回家去取米取钱了,便去信让父亲送来。我收到父亲这封写在香烟纸上的信,心里有点生气。我在学校里本来就穿得破破烂烂的,现在还叫我跟同学借钱借饭票,多难为情呀,不送算了,我自己回去取!
③星期六早上,我正准备回家,父亲突然出现在教室走廊里,左肩扛着一蛇皮袋大米,右手提着一个兜着两罐腌酸菜的网袋,歪头寻着教室的号码慢慢走来,裤管一高一低挽着,凉鞋有一只断了鞋带,鞋跟吊起的泥水溅满裤子。正是课间操时候,同学们都在往外拥,我犹豫了一下,想暂时不见父亲,但很快又果断地跑过去,亲亲热热叫了一声:”爸,你来了!”“怕你等不及,就送来了。”父亲简单地说。我想说几句感激的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父亲坐了会儿就回去了,说晚上还要守秧苗。
④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当时竟然冒出不敢当着同学们的面迎接父亲的那个念头而惭愧,我也一直为自己能在瞬间果断走向父亲而坦然和欣慰。
⑤一年春节回家,我装作无意提起这事。不料父亲见我旧事重提,先开口了:”其实我当时一到走廊边上就看到你了,但我装作没看到,我在想我儿子会不会因为自己父亲这个寒酸样,就不敢当着同学的面来认我,我等着你过来叫我。你没让父亲失望。”
⑥我心里着实一阵愕然,没想到父亲其实早就考验过我了。父亲接着说:”孩子,爸今天要跟你讲另外一个故事。几十年前,有个穷孩子上山砍柴时跌倒把腿弄伤了,他的父亲就背着他到十多里以外的小学读书,每天早晚两趟,一背就是一个多月,而那个儿子,其实不是那位父亲亲生……”“谁?”我惊觉起来。”那个儿子是我,那位父亲,就是你祖父!”我再次愕然,转身蹲在慈祥的祖父面前,泪如雨下……
9、文中第③段划横线处父亲的”突然出现”说明了什么?
                                  
                                  
10、文中第③段划波浪线处是对父亲的一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副打扮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吗?为什么不”体体面面”的来看儿子呢?
                                  
                                  
11、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保留这么一封用香烟纸写的信?
                                  
                                  
12、文中的”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和朱自清的父亲为他做的事情有何相似之处?
                                  
                                  
(三)、阅读《人琴俱亡》,完成13~15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 (2)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
(3)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作文(30分)
16、有人说:”亲情是无价的,亲情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家和万事兴,世界才会进步与发展。”
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六亲不认,忽视亲情,甚至伤害亲人。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450字以上。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基础整合
颓;藉;迂;蓦;褴
错误的成语 不能自己 气势汹汹 莫明其妙 辗转反则 无精打彩
改 正 不能自已 气势汹汹 莫名其妙 辗转反侧 无精打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爱心是一泓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文中任何一句对那女人的人物描写都是,只要分析得当就行。
⑴ 她知道中午放学后儿子没有出校门回家,她知道儿子因为得不到现在的爸爸妈妈的爱抚而过着艰难的日子等
⑵ 明白了这个女人是王小亮的亲人,但关系特殊,也明白了她有难言之隐。
⑶老师目睹同学们欢乐情景,想到王小亮平时失去母爱的艰苦情景,不由得难过地流下眼泪。
说他不幸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且现在的爸爸妈妈都不爱他,说他幸运是:他依然有过去妈妈对他的爱,以及学校同学、老师甚至传达室老头的关心爱护。

因为太婆了解自己的孙媳妇,若让她看见一定不会同意把苹果让给”我和哥哥”,这是她想让”我和哥哥”吃苹果,是她疼爱孩子的表现。
10.懂事、孝顺:吃苹果时想着与自己的父母分,把苹果懂事地还给妈妈等;乖巧、机灵:说苹果皮是苦的,让自己的妈妈也尝尝苹果皮的滋味(言之成理即可)
11.孝顺: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给老人留着;对孩子既有教育,又有关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又知道自己的孩子没有吃过苹果,于是给”我们”留着削下的苹果皮等
12.因为第一次吃苹果皮,不仅使我尝到了苹果的滋味,更使我品味到家庭成员的人情美,使我体会到了至爱亲情带给人的甜美。
13.言之成理即可
14——15 参考教材
16.因为子猷知道自己也快不行了,很快就要和子敬黄泉路上见面了,所以不悲伤
17.语时了不悲。都不哭。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等
18.病重、丧弟之痛
19. 刘义庆
拓展提高
蹒 疚 颓 籁

例: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是黑暗中的一颗明珠,为你指引方向(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帮你走出困境)
(1)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3)作为小孩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的任性。
6.”清算”这里是指父亲要来检查”我”的功课,说明作者的父亲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严格,态度严厉。
7.”打得好”不是母亲真心所说,从母亲的”泪”中体现了母亲内心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学习上进的矛盾与痛苦,体现了母亲对子女负责的、深深的爱。
8.文中的母亲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在儿子的错误面前没有姑息他,说明这种母爱是利于孩子成长与发展的,而溺爱恰恰相反。当然是文中的母爱好。
9.说明父亲一直挂念着作者,所以没有按信上写的做,在作者没有预料的情况下为他送来了急需的生活物品。
10.为了及时送上儿子的生活物品,父亲没有考虑到适合不适合,再加上家里农活忙,路途的遥远、难走,所以父亲不能顾及到自己的模样了
11.因为从这信纸里能看到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一种愧疚之情。
12.两个父亲都是在自己有压力、生活有困难的时候为儿子做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让人感动的小事,这比平常时候做的事情要珍贵许多,更能反映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13.(1)都 (2) 总,竟 (3) 协调 (4) 痛哭,极度悲哀
14.(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15.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恸绝良久”。
16.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