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整合训练
基础整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cuì①_____、神奇莫测的kuàng②_____世胜地;是一个不见xiān③_____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只是由于人的到来,它变得喧huá④_____和杂乱了。
① ② ③ ④
2、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写出两句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
4、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签于近些年来春节晚会收视率每年都自欺欺人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以上,为了进一步阻止收视率在观众心目中的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保持春节晚会在央视的地位,让央视最有名气,现在网上人气最旺的主持人韩乔生同志冒天下之大不违,临危上任,力挽狂澜,成为今年中央春节晚会新一任的首席主持人。
5、仿句练习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在周庄画了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这幅画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这幅画被哈默用重金买下,并送给邓小平同志。这样才使周庄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地区。
请你选择你学校里的一个有特色的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也对你的学校充满向往,对你充满羡慕。(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节选部分,完成文后问题。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②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7、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怎么理解划线句①,那些鱼、鸟、兽到哪里去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划线句②,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三游华山》(有删改)完成文后问题。
三游华山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奔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太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客。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子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 ?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注: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代表作有《废都》、《腊月·正月》、《怀念狼》等。其作品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11、作者三游华山都去了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划线处说”我只笑而不语”,作者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学生说”我”身懒,但是为什么又说”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柳宗元的《渔翁》,完成文后问题。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西岩:即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②汲:取水。③湘:湘江。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 欸乃:摇橹声。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⑧本诗作于永州
18、根据注释和你的理解,说说诗文大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作者自己,那么诗中反映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20、童年生活是充满好奇与历险的,一次在菜地里偷黄瓜,一次去陌生的小森林游览,这些经历现在不能算什么了,但在当时却是充满刺激的。请以”历险”为话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拓展提高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孕育(yùn)繁衍(yǎn)过滤(lù)
B.胚胎(tāi)蟾蜍(chán)脊椎(jǐ)归咎(jiù)
C.两栖(xī),遗骸(hái),褶皱(zhě)面颊(jiá)
D.劫难(jié)追溯(shù)失衡(héng)藩篱(pán)
2、下列成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无动于忠 物竟天择 束手无策 风雪在途
B.天衣无缝 相安无事 消声匿迹 周而复始
C.在劫难逃 啸聚山林 视而不见 物竟天择
D.衰草连天 五彩斑斓 冲耳不闻 草长莺飞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4、名著阅读检查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原名叫( )。祥子的职业是( ),他为了实现他能拥有自己的车子的愿望,苦苦奋斗了一生,表现了他( )的性格。读完小说,我们深刻体会到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5、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阅读理解
(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
2.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 )。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
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二)红树林
①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缭绕海岸,□□(diǎn,zhuì)海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②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上。涨潮时,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仅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一棵棵红树带着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现在滩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种”胎生植物”。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芽,然后才离开母体,飘落于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来。倘若被海水冲走,在海上漂流两三个月也不会死,一旦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
④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沿海生态系统。长势良好的红树林能为鸟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成为鸟类的”天堂”。据有关部门调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 122种,以鹭鸟为主,最珍贵的鸟类也来此居住,如属全球性保护的卷羽鹈鹕,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白琶鹭、黑脸琶鹭、小青脚鹜等。每当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儿便成了鸟类的乐园。清晨,百鸟比翼,啼声清脆,令人□□□□(xīn,kuàng,shén,yí)。落潮时,海风吹拂,海浪声里夹杂着红树林的涛声,树上雀鸟啁啾,树下鱼虾跳跃……充满了一派生机。因此,红树林成了人们休闲赏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⑤红树林素来被人们誉为忠实的”海上卫士”。它深深地把根扎进海岸滩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固堤护岸。
⑥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的作用。据测算,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把10级台风刮起的波浪化为平波。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⑦由于红树林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国家都把它列为生态保护对象。我国也于1986年批准20个红树林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部分沿海滩涂的土壤和水域特征非常适合于红树林的生长,一些有识之士已提议将红树林作为旅游项目和环保项目来开发。例如,在马銮湾地区的规划建设问题上,专家们就普遍认为马銮湾的护岸建设不一定全部采用钢筋水泥的传统做法,可以考虑用红树林来护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树林会成为海湾型城市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注释:[啁啾zhōu jìu]形容鸟叫的声音。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1.根据语境和提供的注音,在文中空格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diǎn,zhuì)(xīn,kuàng,shén,yí)
( )( )
2.将第③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转换成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3.这篇说明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红树林的价值 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4.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能否删去 为什么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2)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5.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写性语句,从总体上简要说说这些描写在本篇说明文的内容方面和语言方面所起的作用。
6.第③段只说红树的繁殖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但并没有明说”一般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请结合你平时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简要说明”一般常见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7.有关专家提议在厦门建一个红树林生态公园。请你帮忙写一条旅游广告语,要注意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且语言要尽可能优美一些,最好能让游客过目不忘。字数不超过30个字。
(三)光脑
对于电脑,大家已经比较熟识,而谈到光脑,也许大家就感到陌生了。其实,制造光脑的尝试,科技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光脑才由欧洲共同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
光脑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我们知道:电子的传播速度为593千米/秒,而光子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同时,超高速电脑只能在低温状态下工作。而光脑在室温下即可展开工作;和电脑相比较,光脑的信息存储量更大。
对于电脑来说,电子是信息的载体,它只能通过一些相互绝缘的导线来传导。光子不需要导线,即使在光线相交的情况下,它们之间也丝毫不会产生相互影响。与电脑相比,光脑的”无导线计算机”传递信息的平行通道其密度实际上是无限的。一枚直径为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出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若干倍。
目前,科学家正试验将传统的电子转换器和光子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杂交”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更快地处理信息,而又克服了目前巨型机的一大痼疾——内部过热。一台光脑只需要一台电脑所需要能量的一小部分即可驱动,从而大大减少机器产生的热量。光脑的许多关键技术,如光存储技术、光互联技术及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都已获得突破。现在,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最大幅度地增加光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即光开关的数量。
1.第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有关光脑研制的哪几个方面情况?
2.细读第二、三两段,说说光脑有哪些方面优越于电脑。
3.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杂交”计算机?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四)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2.根据原文,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
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会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基础整合
一、基础知识
(一)、
1、萃 旷 纤 哗
2、略
3、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二)、
4、(1)”签于”改”鉴于”。(2)”为了进一步阻止收视率在观众心目中的负增长”改为”为了进一步阻止收视率的负增长”。(3)”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与”保持春节晚会在央视的地位”对调。(4)”违”改”闱”。(5)”临危上任”改”临危受命”。
5、不到北京,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八达岭长城,又何以能说到了北京?
6、略
二、阅读理解
(一)、
7、神木体形巨大,历史悠久,所以被冠名为”神木”
8、人们连说话都是悄悄的,没有去打扰这些鱼、鸟、兽,它们也没有必要出来四散逃窜,所以它们就在游客身边,说明游客的环保意识很强,在这里,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和谐的。
9、作者可以感觉到山林的幽静,”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写出了山林里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10、作者领略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如同见到了一位美丽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坚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养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脱俗的阿里山姑娘,他并不遗憾,这个姑娘已被他装在心里了。(或,作者不会感到遗憾,阿里山姑娘只是一种美的象征,作者在美丽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经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远放在了心里。)
(二)、
11、(1)从华阴去华山的路上,在一河高高低低的石头间奔跑出没,没有再往华山去。
(2)在华山入谷口外的”玉泉院”内,坐在草地上感受一种”神静身爽”的感觉。
(3)进入华山谷口,在一条河里徒步行走、玩味。
12、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
13、作者”身懒”是因为要把好东西慢慢消化,慢慢品味。学生跟着老师能一起品味人生的乐趣,所以无所谓去哪里,重要的是得到感受,愉悦心情。
(三)、
14、(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因为(4)停留
15、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16、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17、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四)、
18、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19、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独来独往闲适生活的向往。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
三、作文(略)
拓展提高
B
C
D
老舍/舒庆春/人力车夫/勤劳上进/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A
(一)《<大自然的语言>选段》
1.”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
2.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举例子 作比较
3.古代 近代
4.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
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6.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
7.略(能扣住保护动物、森林等生态环境来写,且不胜枚举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
(二)《红树林》
1.点缀,心旷神怡
2.感叹句,例:红树林的”胎生繁衍”真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啊! 双重否定句,例:红树林的”胎生繁衍”不能不说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主要看是否符合句式的要求,且基本保留原意。
3.第一,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第二,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第三,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沿海生态系统。第四,红树林能固堤护岸,是忠实的”海上卫士”。第五,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的作用。第六,红树林能净化海域环境。基本意思答对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把握文章说明内容和文章条理。
4.(1)否。”部分”一词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的,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基本意思答对即可得分。
(2)否。此句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红树林与城市绿地的比较,更清楚地说明红树林在净化海域环境方面的作用。基本意思答对即可得分。
5.内容上,描绘了红树林的美,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语言上,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基本意思答对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体会出说明文中运用描写的作用。
6.开放题。主要看能否说明清楚跟红树不同的繁殖方式,并且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开放题:主要看能否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语言是否简洁优美。
7. ①或欣赏、或质疑,或联系生活实际,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
②主要看是否展示出学生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体验。
(三)《光脑》
1.①研制光脑所经历的时间②研制光脑的有关国家和人员③研制光脑的结果
2.①运算速度快②在室温下即可展开工作③信息存储量更大
④不需要导线传导⑤传递信息的平行通道其密度是无限的
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了光脑”无导线计算机”平行通道密度大。
4.将传统的电子转换器和光子结合起来的一种计算机。能更快地处理信息,克服内部过热问题。
(四)、A、C、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