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新课标版八年级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二节《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必须同时考虑物体运动的时间和所通过的路程这两个因素。通过定性比较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有哪些方法的思考,让学生自己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案。在学生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或者是在行驶路程相等的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后,给出速度的概念和定义,并要求学生掌握速度计算公式。
对于一个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述,也可以用图像表述。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用物理图像表示规律,学生较难理解。
对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学生只会比较,但说不出所用的方法。因此,利用远教模式二设备和投影仪,演示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场面,激起兴趣、引起思考、帮助学生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整合思路:
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学生对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定难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因而在教学中准备了远教模式二设备和投影仪,同时利用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通过播放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场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学习、总结,从而引入课题,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知道速度的概念;
(2)知道速度的单位;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知道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物理的严谨和辩证的思想。
(2)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速度图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模式二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应用与
设计分析
创设情境
播放百米决赛视频,组织学生观看:
【问题1】:观众是依据什么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问题2】:裁判员是依据什么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通过观看视频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
引入课题: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观看视频:
【回答1】:
观众是看相同时间内,谁跑在前面,即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的快。
【回答2】:
裁判员是依据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长短,来确定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播放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场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学习、总结,从而引入课题,突破难点。
引导认知
引导认知
【问题3】:
110米栏飞人刘翔世界纪录12秒88,百米王鲍威尔世界纪录9秒74。请问他俩谁运动的快,如何比较?
引入速度概念: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定义、计算公式,介绍速度单位、匀速直线运动。
举例: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5
秒内通过了60米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是_____米/秒,它在前6秒内的速度是____米/秒,前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米。
引导学生画出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回答3】:
分别算出他俩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来进行比较。
学生认真计算,并在老师指导下画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知识应用
学生练习,初步掌握速度的含义及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投影练习题,可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小结
小结: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
作业
书后第1、2、3题
反教学馈
本节课通过设计观看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场面,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课堂效果好。
板书设计
3.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
二、速度:
1、含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
=
s
/
t
4、单位:米/秒
m/s
千米/小时
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线是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