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上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练习题(无答案)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D.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下列选项中,声音无法在其中传播的是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
声音分别在空气、金属和水三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
A.
空气、金属、水
B.
水、金属、空气
C.
金属、空气、水
D.
空气、水、金属
通常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有发声体存在
B.
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C.
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
D.
人看到了发声物体的振动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要提高锣声的响度,可以
A.
用更大的力敲锣
B.
离敲锣点远一些
C.
改用频率更高的锣来敲
D.
加快敲锣的速度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
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是乐音
C.
建筑工地上锯割钢材、装卸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
只要是你愿意听到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在上海市高架路的一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塑料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
减少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
B.
减少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D.
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
如图所示,O点有一个发声体,在声音的传播方向上站着M、N两位同学,那么下列关于这两位同学听到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音调相同,M听到声音的响度大
B.
音调相同,N听到声音的响度大
C.
响度相同,M听到声音的音调高
D.
响度相同,N听到声音的音凋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优美的音乐也有可能成为噪音
B.
蚊子的嗡嗡声是其翅膀振动产生的
C.
吉他能发出多种不同音调的声音是因为拨弦时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间即使离得很近,也需要用无线电交流信息
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低沉、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时
A.
频率高
B.
频率低
C.
振幅大
D.
振幅小
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A.
振幅
B.
频率
C.
材料
D.
结构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
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是因为音叉振动变快
C.
高速公路两侧架设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的
D.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
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
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
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2019年12月14日,四川省宜宾市杉木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失联的13名矿工被困88小时后最终全部获救,堪称生命的奇迹。消防官兵在排水救援的过程中一直敲击矿井中的钢管,终于在18日凌晨2点半,救援人员突然听到了井下钢管的敲击应答声。随后救援人员再敲击13次,然后又听到13次从里面传出的应答敲击声,表明13名被困矿工全部都还活着,令全体救援人员激动万分。在救援中,救援人员能听到被困矿工的敲击声,是因为钢管能______,救援人员听到13次敲击声,便判断13名矿工仍然活着,表明声音能______。
剧场里,台下的观众能听到演员唱歌的声音,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猎潜艇能接收到潜艇发动机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声的.电工用螺丝刀探听到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是靠________来传声的均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有3个特征,即:________、________和音色.
响度跟人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人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能量越________选填“分散”或“集中”,声音就越________选填“轻”或“响”.
口技演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这些声音的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
“祝福祖国”,这是祖国70岁的生日上全国人民的心声。如图所示,是在祖国母亲70岁生日上的大阅兵上情景,威武的中国将土喊出嘹亮的口号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响彻云霄。口号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高”“响度大”彰显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与军人的自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3个探究问题: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
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
下表是他们根据探究问题将实验材料分组的情况。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毫米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如果选择上表中A、B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选填“”、“”或“”
如果探究问题,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积和________不变;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该同学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写序号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做了如图所示一系列实验:
如图甲所示,当小红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可以说明______。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广口瓶中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手机持续播放音乐,线的末端固定在广口瓶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玻璃管抽出。当小明用抽气机将瓶内空气逐渐抽出至真空时,听到的手机音乐声音将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组的小刚在前面两位同学实验基础上脑洞大开,若在月球上进行丙图实验,用橡皮锤敲击右边音叉,请你推测右边的音叉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_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儿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实验研究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