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超级细菌”近在咫尺
请您欣赏
超级细菌
即
超级病菌。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2015年3月,美出台对抗“超级细菌”计划,拟五年内感染率减半。2016年5月26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美国发现首例“超级细菌”病例。2017年1月,美国女患者感染的“超级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最终不治身亡。
资料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技术的进
步起到的作用。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高效课堂。
提出问题
?
探究实验的步骤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
细菌的发现:
煮沸
变质
回顾实验:
巴斯德实验说明了什么?
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完好
变质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球形
螺旋形
杆形
细菌的形态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结构
(运动)
(保护)
比较分析
讨论:1
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结论:
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遗传物质-----DNA.
营养方式为异养。
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一个细菌分裂为两个细菌。
能力提升
计算以下,你手上现在有一个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4小时后,有多少个细菌,48小时(两天)后呢?
结果:4小时后212
=4096个
48小时后
2144
=2.23×10
43个
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思考:
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
2、细菌能靠孢子繁殖吗?
3、芽孢是细菌的细胞结构吗?
人类在登上月球之前,1976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的链球菌,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推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它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中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
资料
想一想:
细菌有哪些特点和它分布广泛有关?
细菌个体小,便于携带;繁殖
快,数量多;可形成芽孢,抵
抗不良环境能力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细菌有了那些认识?
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生殖,营养方式以及度过恶劣环境的方法。
总结
知识巩固:识图
图中1---6的结构分别是:
1.
(
)
2.
(
)
3.(
)
4.(
)
5.(
)
6.(
)
荚膜
细胞壁
DNA
细胞质
细胞膜
鞭毛
有关“超级细菌”的危害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危害人体健康
B、减缓一国经济的前进步伐
C、造成生产力的流失和断绝
D、从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课内练一练
一、对号入座
1最早观察到细菌的是(
)。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虎克C.达尔文D.林奈
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巴斯德B.列文虎克C.弗莱明D.达尔文
3细菌与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
A.不含叶绿体B.无成形的细胞核C.有细胞壁D.无细胞质
4.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转化者
5.细菌的生殖方式通常是(
)。
A.孢子生殖B.断裂生殖C.分裂生殖D.结合生殖
6.细菌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是(
)。
A.荚膜B.芽体C.孢子D.芽孢
A
B
A
A
c
D
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仍然保鲜。请问:
(1)乙保鲜的原因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乙装置采取的是
消毒法。
(4)实验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在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为什么?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
、
、
。
无菌
有无细菌
巴氏
温度不适,细菌无法繁殖
适宜的温度
水分
营养物质(有机物)
序号
赛
评
标
准
满分
得分
评
委
记
录
1
实验仪器的应用,基本操作技能是否在实验中体现出来。是否体现出课程标准的科学探究思想。
10
2
在实验仪器应用的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是否规范化、科学化,能否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能够适当地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矫正。
15
3
实验仪器的使用协调可行,能否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否使抽象变直观、获得感知、感受和体验,形成观念,理解知识,目的明确。
15
4
实验方法、步骤是否合理。
15
5
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结论是否正确。
25
6
实验报告设计是否合理,目的明确,步骤合理,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20
生物就象你头顶上的果实,
只要肯作努力,成功的
甜蜜就属于你!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