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1 06: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01
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显微镜。
03
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02
【课前预习】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

A.目镜
B.镜筒
C.载物台
D.物镜
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
B.新鲜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4.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
A.d
B.b
C.q
D.p
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课前预习】答案
1.D
2.B
3.A
4.D
5.A
光学显微镜
【学习探究】
◆目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调节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转换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放大物象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有低倍物镜、高倍
物镜
◆反光镜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凹面镜(汇聚光线,增加光亮)
◆遮光器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
光圈
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物镜(有螺纹)
目镜(无螺纹)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
(长或短)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
(长或短)


放大倍数与镜头成反比
放大倍数与镜头成正比
观察一下:
观察的标本放大了多少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反光镜
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
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观察思考:
1.与物体的放大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2.光学镜头上刻有的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
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放大10倍或40倍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观察思考:
1.观察材料应该放在哪里?
2.如何摆放

3.怎样固定?
载物台
被观察的材料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用压片夹压住
观察思考:
1.与照明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2.反光镜有几个面?
3.遮光器上有什么?
4.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途径是什么?
反光镜:反射光线
遮光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
有大小不等的光圈
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
→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观察思考:
1.怎样才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2.如何上升或下降?
3.二者有何区别?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两者都是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大
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小
镜座:稳定显微镜
镜柱:支持作用
镜臂:握镜作用
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四、复原放回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三、观察
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复原放回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口诀
自己操作完成下列任务:
1.先将玻片“e”正放在载物台上,然后观察你看到的物象是否与放置位置相同。
注意:先用10
×目镜,4
×物镜观察
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
2.尝试将玻片向左移动,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再将玻片向上移动,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
显微镜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3.目镜不变,将物镜转换到10
×
再次观察,你看到的范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范围越小,所看到的物体越大。
总结





【课后练习】
1.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学习中使用的一种精密放大仪器。在操作显微镜时,如果物像不够清晰,一般应调节(

A.反光镜
B.粗准焦螺旋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2.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里所见的图像是(

A.↘?
B.↖?
C.↙?
D.→
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
A.转动目镜
B.更换目镜
C.转换物镜
D.重新制片
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便于让光线透过
D.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5.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p
B.b
C.d
D.q
6.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准焦螺旋
7.阴雨天,实验室内光线弱,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选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8.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9.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玻片标本上
10.若光线太亮需要调暗时,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A.平面镜、大光圈
B.平面镜、小光圈
C.凹面镜、小光圈
D.凹面镜、大光圈
1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____和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
12.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
镜,当光线较强时使用;另一面是
镜,当光线较弱时使用。
13.显微镜下观察得材料必须是______________,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
1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分为五个部骤,分别是:①取镜安放,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收放.
15.在显微镜下用于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_____,观察的材料往往要制成玻片标本,玻片标本有三种类型: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课后练习】答案
1.D
2.C
3.A
4.B
5.C
6.A
7.C
8.D
9.C
10.B
11.倒
目镜
物镜
12.平面
凹面
13.薄而透明
倒像
14.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
15.薄而透明
切片
涂片
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