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春,郯城县期中)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判断,主父偃高度评价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历史功绩(
)
A.统一全国
B.初创郡县制
C.首创中央集权制
D.推行郡国制
2.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
3.(2020,顺德区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白渠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5.(2020,胶州市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灭了六国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⑤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2020,孝义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原文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汉高祖这番话(
)
A.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杰出人才
B.说明刘邦非常谦虚
C.说明刘邦很注意表扬他的部下
D.说明刘邦善于用人
9.(2020,郑州期末)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下列选项最能够体现文帝采纳了他们建议的是(
)
A.废除严刑峻法
B.提倡勤俭治国
C.重视农业生产
D.实施“推恩令”
10.(2020,广东模拟)“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废除了郡县制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11.(2020,东平县校级模拟)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刘秀
B.嬴政
C.班超
D.董仲舒
12.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B.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
D.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3.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
B.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
C.西域都护第一任都护是班超
D.西域都护是汉朝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14.(2020,石景山区期末)如图反映的是汉代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物产交流情况。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图反映的情况应该出现在张骞通西域之后 ②这条沟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道路后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 ③双方经济交流涉及了动植物、手工业品等方面 ④中原输往到西域的物品少,说明中原经济发展落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
)
A.受到统治者竭力压制
B.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反对
C.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稳固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4分)
【赞帝王功绩】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羽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巡视会稽(古地名),见其阵势威武,而周围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说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项梁大惊,掩住他的口说:“不能乱说,这是要诛灭全族的。”
材料二 项羽年少时,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记记人的名姓而已,学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习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依然是会一点点就不肯再学了。
材料三 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被汉军围在垓下,自度不能脱身,怜然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杀出重围至乌江却又不肯一个人过江东,于是自刎而亡。
材料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1)读完上面的材料,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4分)
(2)诗歌最能描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材料三中项羽吟唱的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3分)
(3)材料四是后人对项羽的一个评价,这首诗歌颂了项羽什么品质?(3分)
(4)请你再写一个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绸和丝织品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在某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3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南北朝时期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请你举出两个最著名的石窟。(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3分)
(2)图二中的人物是东汉一位名医,他发明了什么?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医学著作是什么?(4分)
(3)图三再现了一位历史学家亲自实地采访的情景。说出这位史学家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
(4)图四所示内容与哪一宗教有关?创立者是谁?(3分)
(5)综上四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分)
5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春,郯城县期中)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据此判断,主父偃高度评价材料中“秦皇帝”哪一方面的历史功绩(
A
)
A.统一全国
B.初创郡县制
C.首创中央集权制
D.推行郡国制
2.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
3.(2020,顺德区期末)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C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C
)
A.白渠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5.(2020,胶州市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B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灭了六国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⑤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2020,孝义市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B
)
历史典故
原文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A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汉高祖这番话(
D
)
A.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杰出人才
B.说明刘邦非常谦虚
C.说明刘邦很注意表扬他的部下
D.说明刘邦善于用人
9.(2020,郑州期末)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下列选项最能够体现文帝采纳了他们建议的是(
C
)
A.废除严刑峻法
B.提倡勤俭治国
C.重视农业生产
D.实施“推恩令”
10.(2020,广东模拟)“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D
)
A.废除了郡县制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11.(2020,东平县校级模拟)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D
)
A.刘秀
B.嬴政
C.班超
D.董仲舒
12.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B.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
D.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3.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
B.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
C.西域都护第一任都护是班超
D.西域都护是汉朝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14.(2020,石景山区期末)如图反映的是汉代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物产交流情况。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该图反映的情况应该出现在张骞通西域之后 ②这条沟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道路后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 ③双方经济交流涉及了动植物、手工业品等方面 ④中原输往到西域的物品少,说明中原经济发展落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佛教传入我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始终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
D
)
A.受到统治者竭力压制
B.道教等中国本土宗教的反对
C.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稳固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4分)
文字、货币、度量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表现: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原因:客观——汉初的休养生息,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4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赞帝王功绩】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2分)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羽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巡视会稽(古地名),见其阵势威武,而周围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说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项梁大惊,掩住他的口说:“不能乱说,这是要诛灭全族的。”
材料二 项羽年少时,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记记人的名姓而已,学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习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依然是会一点点就不肯再学了。
材料三 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被汉军围在垓下,自度不能脱身,怜然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杀出重围至乌江却又不肯一个人过江东,于是自刎而亡。
材料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1)读完上面的材料,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4分)
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根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诗歌最能描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材料三中项羽吟唱的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3分)
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
(3)材料四是后人对项羽的一个评价,这首诗歌颂了项羽什么品质?(3分)
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4)请你再写一个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3分)
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绸和丝织品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在某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3分)
长安。张骞。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南北朝时期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请你举出两个最著名的石窟。(5分)
西汉末年。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5分)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3分)
造纸术。西汉前期。
(2)图二中的人物是东汉一位名医,他发明了什么?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医学著作是什么?(4分)
发明麻沸散。《伤寒杂病论》。
(3)图三再现了一位历史学家亲自实地采访的情景。说出这位史学家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
《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文笔生动等。
(4)图四所示内容与哪一宗教有关?创立者是谁?(3分)
佛教;乔达摩·悉达多(
或者释迦牟尼)。
(5)综上四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分)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