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第1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第1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0 15: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新课导入
据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B.Pascal,1623-1662)
小时候在厨房玩,听到厨师用刀叉敲打盘子发出悦耳的声音,他很好奇,自己动手做了实验。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余音不断,但是用手按住盘子后,声音立即没有了。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新课教学
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活动1:A.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B.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的收音机的扬声器上,感受一下扬声器和机身的振动。
新课教学
思考、讨论问题:
(1)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声音消失!
新课教学
几种常见物体的发声部位
蟋蟀、蝈蝈、蚊子靠翅膀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鸟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蟋蟀
蝈蝈
蚊子

新课教学
几种常见物体的发声部位
鼓、锣靠鼓面或锣面的振动发声;二胡、小提琴靠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二胡
小提琴
长笛
新课教学
想一想:什么振动发出声音?
风声
雷声
海浪声
说话声
新课教学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音叉振动时,当叉股向左运动时,压缩了左侧的空气,这部分空气变密,而右侧的空气却稀疏了;当叉股向右振动时,右侧的空气变密,而左侧的空气却稀疏了……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新课教学
把声音显示出来
活动2
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或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示波器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3
A.真空能传声吗
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拨通手机,手机发出铃声,同时显示屏发光。这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铃声。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3
A.真空能传声吗
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瓶中的空气,你听到的铃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抽气到一定程度时,能听到铃声吗?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瓶中,你是否能听到铃声。
这个实验表明:真空___________
不能传声
活动3
A.真空能传声吗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听水中传出的声音
把耳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否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请试一试!
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隔墙听音
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否听见敲击声?
能听见敲击声
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隔墙听音
当耳朵离开墙后,还能听见声音吗?
比较一下,这两种听音方式的效果是否一样?
能听见敲击声
不一样
原因:耳朵贴着墙,声音是靠固体传播;耳朵离开墙,声音是靠空气传播。
新课教学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过以上的活动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做为传播的介质。
新课教学
四、声音传播有多快
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儿才会听到隆隆的雷声。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1)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小资料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新课教学
(2)影响声速的因素
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
v固体
>
v液体
>
v气体。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变大。

平常讲的空气中的声速,一般是
340
m/s,这个数值应作为常数记住。
新课教学
(3)回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山谷回声
新课教学

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分开。
若不到
0.1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音乐厅中也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新课教学
根据
s
=
vt
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
s
=
vt
=
340
m/s
×
0.5
×
0.1
s
=
17
m

回声的应用:
回声的主要应用是测距
测量原理:s
=
v声t
/2
回声测距
新课教学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的结构
外耳道
耳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新课教学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
骨传导:当人耳的鼓膜、听小骨等因病损坏时,声波还可以通过头骨、颌骨等其他介质传至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典型例题
例: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A.
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
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
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
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
典型例题
例: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这说明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固体传声效果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D
课堂小结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声音传播有多快
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人怎样听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