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探索生命
A卷
基础夯实
1.下列生物实验所用常规器材中,对观察对象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放大镜
2.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镜长度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
B.细准焦螺旋可以微小范围升降镜筒
C.反光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D.物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3.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
(
)
A.反光镜、遮光器
B.目镜、物镜
C.转换器、反光镜
D.目镜、遮光器
4.阴雨天,实验室内光线弱,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选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或转换物镜后,异物仍可见,它可能在(
)上.
A.物镜
B.目镜
C.实验材料
D.反光镜
6.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换用高倍镜后,若图象不清晰应调节(
)
A.转换器
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
7.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
)
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
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
8.显微镜的目镜是75×,要想物象为物体的900倍,应选用的物镜是(
)
A.8×
B.10×
C.12×
D.15×
9.下列使用探究器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应徒手拿着试管
B.不要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不要向着他人
C.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应该把称量纸放上,去皮后再放上药物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理
10.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C.问题——实验一一假设——结论
D.问题——结论——假设——实验
11.在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要相互交流,下列哪种做法不对(
)
A.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B.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轻易发言,以免被同学笑话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应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
12.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13.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摄像机等工具观察
14.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
)
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
B.心想:这是生物吗
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原来是草履虫
15.显微镜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名称是
。
(2)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吋,眼睛应该注视
,避免压坏玻片标本。
(3)找到观察的物像后,欲将物像调整清晰,这时需调节标号
所示结构。
(4)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光线很强,应选用
(填“较小”或“较大”)的光圈和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反光镜能反射光线,无放大作用。
2.答案:B
解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A错误。细准焦螺旋能小范围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不能放大物像,C错误。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D错误。
3.答案:A
解析: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发现有气泡影响观察,可通过移动玻片的方式改变观察位置,减小气泡的影响;擦拭物镜不能去除气泡,转动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调节细准焦螺旋可改变物像清晰度。
8.答案:C
解析: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器具的使用方式。在加热试管时候,应该用试管夹夹子靠近管口一侧试管,防止手被烫伤。
10.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得出结论后,通常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表达、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经验总结法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
13.答案:A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A的叙述错误。
14.答案:B
解析:“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属于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心想:这是生物吗”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科学探究的实施计划。“原来是草履虫”,属于科学探究的得出结论。
15.答案:(1)镜筒;
(2)物镜;
(3)⑩;
(4)较小;
平面
解析:(1)②的名称是镜筒;
(2)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吋,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避免压坏玻片标本;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找到观察的物像后,欲将物像调整清晰,这时需调节10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