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强化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强化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1 0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小明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室外正在下大雨,碰到这种情况,他可以选用下列哪组道具(  )
A.小光圈和平面镜
B.小光圈和凹面镜
C.大光圈和平面镜
D.大光圈和凹面镜
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  )
A.越大
B.越小
C.与镜头长度无关
D.不能确定
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对光时要看到白亮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厘米
C.观察时用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用显微镜观察数字“2019”
,看到的物像是
(  )
A.
B.2019
C.
D.
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当环境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凸面镜
B.对光完成时,应观察到明亮圆形的视野
C.在下降镜筒过程中,眼睛应该看着目镜
D.清洁收镜时,使用纱布擦拭物镜、目镜
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显微视野中发现了一个污点,下面操作中不能用于判断污点来源的是(  )
A.转动反光镜
B.移动玻片标本
C.更换目镜
D.转动转换器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  )
A.目镜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0×
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科学探究如图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④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丁丁同学在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搭配错误的是
(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镜
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参考答案
D [解析]
室外下雨,说明光线很暗,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显微镜内的光线亮一点。
A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也成立。
B
C [解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倒立”
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2019”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数字“2019”,看到的物像是。
B [解析]
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实验完毕,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
D [解析]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 [解析]
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动,那么污物在物镜上。可见“转动反光镜”对于判断污点来源是无效的。
D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2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10=4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5=5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项100倍,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目镜10×、物镜10×。
C [解析]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据图可见,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由④换成③;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B [解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用显微镜观察“上”时,看到的物像是“上”;当转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镜头;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C [解析]
显微镜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
A [解析]
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⑤→⑦→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