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恐龙化石
B.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C.鲜艳的绢花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关当地的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文献资料法
3.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一组特征是( )
A.呼吸与运动
B.运动与排出废物
C.生长与繁殖
D.需要营养与运动
4.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5.莘县徒骇河具有防洪排涝、调水灌溉、蓄水补源、改善城区地下水质等多种功能,更有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徒骇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体小且为绿色
D.能生长繁殖
6.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共同特征的现象是( )
A.草履虫会避开盐粒的刺激
B.大肠杆菌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
C.小麦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法国梧桐到了深秋开始落叶
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礁
B.珊瑚虫
C.机器人
D.钟乳石
8.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
9.小草在春天从土壤中长出来,变绿、长高,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新陈代谢
B.繁殖
C.生长
D.应激性
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的依据的是(
)
A.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能产生井排出废物
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1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恐龙化石
B.手机病毒
C.智能机器人
D.感冒病毒
1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铁钉生锈
C.水滴石穿
D.小鸟歌唱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机器人表演节目
B.桂花树开出小黄花
C.秋天枫叶变红
D.狮子捕食猎物
14.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类同
A.遗传变异
B.饿狼捕食
C.缩手反射
D.光合作用
15.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够进行生长
C.受水分的影响
D.能对外界的剌激作出反应
16.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以下对水中生物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海马哺乳动物
B.鲨鱼鱼类动物
C.蜗牛软体动物
D.紫菜藻类植物
18.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
A.应激性
B.生长
C.新陈代谢
D.繁殖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珊瑚是生物
C.生物都能够进行繁殖
D.生物生活都能制造营养物质
20.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
B.狮子
C.磨菇
D.流感病毒
21.请说出下面哪一个是生物
(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生石花
D.贝壳
2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说明生物能够(
)
A.进行生长和发育
B.发生遗传和变异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排出体内的废物
23.下面关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猎豹捕食羚羊”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2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生石花
②钟乳石
③机器人
④含羞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某兴趣小组对学校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他们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
A.推测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二、连线题
26.⑴牛吃草
A.应激性
⑵向日葵向着太阳
B.生长
⑶植物的开花结果
C.摄取营养
⑷人体的排汗
D.繁殖
⑸小虎长成大老虎
E、新陈代谢
三、综合题
27.有一次小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华觉得很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对叶绿素产生了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_________地方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地方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_。
28.小明学习了生物的特征之后,做了如下实验:把生长状况相同的两株小麦幼苗分别载种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花盆中。浇水时,只在甲花盆的左侧浇水,乙花盆的右侧浇水。几天后观察梁祝幼苗根的生长情况。
(1)小明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该实验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29.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他的这些活动分别归到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中去。
A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B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C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它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D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E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入解剖盘中央。F统计在无冰块的一侧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G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的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7)成功关键的一步;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C
7.B
8.A
9.C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C
22.C
23.D
24.D
25.B
26.1C
2A
3D
4E
5B
27.光
光b
阳光
阴暗
变
不变
光
28.(1)浇水一侧的根长得旺盛;
(2)具有应激性
;
29.A
C
E
DF
G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