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海陆的变迁
第二章
1
2
4
3
5
6
学法指导
课前学案
课堂导案
随堂检测
课后练案
知识结构
2.2 海陆的变迁
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这节课预习时你需要阅读教材第37~43页,并完成课前学案。重点是知道海陆变迁的实例、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识别六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能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你可以多关注课本图2.22和图2.23,构建头脑地图。
课前学案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是指_______的变迁,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自然原因有_______变动和_______的升降,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变迁,如__________等。
海陆
地壳
海平面
填海造陆
课前学案
知识点二:大陆漂移学说
1.观察世界地图可发现_______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_______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_______的,据此,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说。
2.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_______。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状况。
南美
非
吻合
魏格纳
大陆漂移
连接
汪洋
漂移分离
课前学案
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
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_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层是由_______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_______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板块与板块的_______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_,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
板块构造
板块
六
稳定
交界
火山
地震
课前学案
2.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_______,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形成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山系、__________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_______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__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张裂
山脉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科迪勒拉
活跃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课堂导案
合作与探究
探究主题: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读下面两幅图,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课堂导案
课堂导案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处。
2.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其高度会如何变化?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
课堂导案
3.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4.英国和日本同样作为岛国,为什么英国地震少,日本地震频繁?
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
课堂导案
探究小结:
课堂导案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
课堂导案
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型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海陆变迁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
A.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C.非洲北部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沙漠
D.东非大裂谷将扩张成海洋
C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板块构造说
2.有关板块学说正确的是( )
①地球表层是由一块整体岩石组成
②板块是静止不动的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三:大陆漂移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线经过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
?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D
随堂检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① ② ③ ④
4.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
A.① B.② C.③ D.④
A
随堂检测
5.酷寒的南极大陆埋藏着丰富煤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为了节约能源,人们将煤埋藏在这里
B.煤炭在寒冷的地方可以燃烧取暖
C.南极大陆虽然寒冷干燥,但森林仍然繁茂,后来形成了巨厚煤层
D.南极大陆某个时期处于温暖湿润地带,森林繁茂,后来形成了巨厚煤层
D
课后练案
一、选择题
2020 年1月,菲律宾塔尔火山(北纬 15°,东经 121°)喷发。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关于菲律宾的塔尔火山(Taal Volcano)的卫星对比图像,整个岛屿几乎完全被火山灰覆盖。据此完成第1~2题。
1.菲律宾位于( )
A.北半球、西半球
B.潍坊(北纬 36°,东经 119°)在菲律宾的东北方
C.菲律宾位于东南亚
D.菲律宾位于低纬度、北温带
C
课后练案
2.菲律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
C.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D.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B
课后练案
2020年3月13日01时18分,日本
本州西岸发生5.2级地震。日本是地震
频繁发生的国家,人们可以感受到的
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下面是日本及
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日本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A
课后练案
4.日本为应对多发的地震,下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传统民居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
②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
③全民进行防震教育
④将城市人口分散到全国各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后练案
5.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A.乘坐电梯
B.选择有承重墙的墙角
C.待在床上
D.高楼跳楼逃生
B
课后练案
读右图,完成第6~7题。
6.右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甲、乙两大洲可能连为一体
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
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A
课后练案
7.右上图中,甲、丙、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非洲、太平洋
B.南美洲、非洲、大西洋
C.南美洲、非洲、太平洋
D.非洲、南美洲、大西洋
B
课后练案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第8~9题。
8.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D.消亡
B
课后练案
9.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地中海不断缩小
C
课后练案
10.2020年3月13日01时18分,日本本州西岸发生5.2级地震。关于其成因,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D
D
课后练案
11.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
课后练案
12.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D
课后练案
读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一喜马拉雅山地带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3~14题。
课后练案
13.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这里曾经是海洋
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地壳稳定没有变动
A
课后练案
14.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上图中( )
A.阿尔卑斯山会消失
B.喜马拉雅山会增高
C.红海会缩小
D.地中海会扩大
B
课后练案
15.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张衡
B.哥伦布
C.麦哲伦
D.魏格纳
D
课后练案
16.近100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澳门半岛的面积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氹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千米、6.6平方千米。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D
课后练案
二、综合题
17.冰岛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全国活火山多达30座,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区之;冰岛1/8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占1.3万平方公里,由于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因此被称为“冰与火之国”。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甲)和“冰岛略图”(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课后练案
(1)有关冰岛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
B.冰岛位于南半球
C.冰岛地跨东、西半球
D.冰岛位于印度洋
C
课后练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图中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_______洋;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_洲。
(3)冰岛火山众多,主要原因是位于A_______(填板块名称)和美洲板块_______(填图中字母)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太平
南极
亚欧板块
B
课后练案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问题。
问题①: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
问题②: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
课后练案
18.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
课后练案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_______洋、B_________运河、C大西洋、D南美洲、E_________运河、F太平洋洋,最后回到无锡。
(2)说出以下字母所属的板块:
A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印度
苏伊士
巴拿马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课后练案
(3)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①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印尼位于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碰撞处。
课后练案
(4)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填写“正确”,错的填写“错误”。
①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_______
②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________
错误
正确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