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19 21: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3分)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2.(3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
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3.(3分)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
B.燃烧一定有气体生成
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4.(3分)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5.(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
C.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3分)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厨房内燃气灶的上方安装报警器
7.(3分)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
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8.(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取之不尽的资源
B.在我国利用沼气可以缓解家用燃料问题
C.埋藏在海底的“可燃冰”中的甲烷是可溶解在水中的
D.缓慢氧化和燃烧一样都发光和放出热量
9.(3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0.(3分)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
CO
CH4
B.CH4
CO
H2
C.CO
CH4
H2
D.CO
H2
CH4
11.(3分)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12.(3分)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
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
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计39分)
13.(4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 
 、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 
 ,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 
 色能源”;
(4)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造成的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 
 .
14.(8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与环境息息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 
 、天然气。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这种新能源是 
 。
(2)我国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来自河水,河水在净化处理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在日常生活中,若要鉴别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 
 进行检验。
(3)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
(4)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和乱砍乱伐,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5)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们总在想法设法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为减少煤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生活中将煤加工成“蜂窝煤”,这样做的目的是 
 。
15.(8分)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滴入相同的液体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形Ⅱ中MnO2加快反应的速率
b.球形Ⅲ中产生的气体少
c.反应过程中球形Ⅱ比球形Ⅲ内反应剧烈
(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a不燃烧,关于该步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白磷和红磷由同种元素组成
(3)挤压滴管A,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到球形Ⅰ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先熄灭,过一会蜡烛b也熄灭了,原因是 
 。
(4)蜡烛熄灭后,在玻璃尖嘴管处放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能否证明蜡烛含有碳元素,为什么 
 。
16.(8分)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 
 。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现象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地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17.(5分)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请分析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A、D、E的化学式:A 
 ,D 
 ,E 
 .
(2)请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8.(6分)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
(2)发电厂将秸秆粉碎压缩成颗粒,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如果直接在农田中燃烧秸秆的主要危害是 
 。
(3)利用秸秆可生产乙醇,加到汽油中制成乙醇汽油。生产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C6H12O6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 
 。
(4)在农村,秸秆曾经作为燃料广泛使用,但秸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 
 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可以推广使用下列哪些能源替代秸秆作燃料 
 。
A.沼气
B.天然气(或液化气)
C.太阳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6分)
19.(10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氢氧化物,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是 
 。
20.(6分)某课外小组通过对镁条燃烧和CO2灭火的实验来认识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
实验计划:
(1)酒精灯点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观察记录现象;
(2)酒精灯点燃镁条,将燃着的镁条伸入一瓶CO2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和记录:
实验(1)中除了看到白色固体外有一种黄色固体产生,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小组重新进行一次实验,得到实验现象相同,由此引发小组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空气中的N2也可以和Mg反应生成Mg3N2,Mg3N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2)中发现镁条没有熄灭,继续燃烧,结束后集气瓶中有白色固体生成,同时瓶壁还有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9分)
21.(9分)“节能减排”已经引起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计算1000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
(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
1000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m
5.6×104kJ
C
3.67×103g
3.2×104kJ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答案】C
【解答】解:对比四个图标,根据图标的表示的意义,很明显可看出C表示禁止吸烟。
A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
C是禁止吸烟标志;
故选:C。
2.【答案】A
【解答】解:A、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
B、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做法正确;
D、森林着火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移除可燃物而灭火,故做法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答】解: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不一定有气体生成,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凡是燃烧的物质,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答】解: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A、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
B、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C、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D、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答】解:A、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就不能燃烧,故B说法正确;
C、爆炸可以有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引起,例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
D、化纤类衣物摩擦易起静电,在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安全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会产生爆炸,故选项安全措施错误,符合题意。
C、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故选项安全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
D、燃气的密度一般比空气的小,可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故选项安全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解答】解:A、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答】解:A、石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资源,但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错误;
B、在我国利用沼气可解决家用燃料问题。故选项正确;
C、甲烷不溶于水,埋藏在海底的“可燃冰”中的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下结合在一起的。故选项错误;
D、缓慢氧化和燃烧一样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答】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答】解: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燃烧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则Y是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是氢气,Z是甲烷。
故选:A。
11.【答案】D
【解答】解: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可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68%.故B错误;
C、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会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应减少使用。故C错误;
D、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答】解: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所以m是甲烷,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p是氢气,氢气、甲烷都会与n点燃反应生成q、r,所以,是氧气,r是水,q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故A正确;
B、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以q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液体,故C正确;
D、甲烷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计39分)
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汽油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故答案为:SO2、NO2、CO
(2)乙醇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C2H5OH+6O22CO3+3H2O
故答案为:减少污染
节省化石燃料;促进农业发展
绿
(8)使用太阳能汽车;乙醇、天然气汽车或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等,故答案为:使用车用乙醇、天然气等(合理即可)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这种新能源是可燃冰;故填:石油;可燃冰;
(2)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要鉴别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软水;故填: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肥皂水;
(4)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和乱砍乱伐,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5)生活中将煤加工成“蜂窝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填:增大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球形II中MnO2加快反应的速率,故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故错误;
故填:ac;
b.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探究的不是需要氧气,错误;
故填:a;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不能说明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因为燃烧器中有球形I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填:不能,因为燃烧器中有球形I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故填:石油。
(2)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故填:AC;
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
故填:7N2。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根据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知A是H2O,D是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可知D是CH4,D与B能充分燃烧,可知B是O2,CH4燃烧生成H2O与CO2,A是H2O,则E是CO2,H2O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O2与H4,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H2O;CH4; CO2;
(2)2H2OO3↑+2H2↑; 分解反应.
18.【答案】(1)6:10:5;
(2)污染空气;
(3)CO2;
(4)ABC。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纤维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6n:10n:5n=6:10:5;
(2)直接在农田中燃烧秸秆的主要危害是生成各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
(4)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可以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天然气等能源替代秸秆。
(2)污染空气;
(4)ABC。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6分)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知识回忆】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将水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故填: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综合应用】由题意钾遇水会立刻着火,说明了钾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说明了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2K+2H4O=2KOH+H2↑,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放热;6K+2H2O=2KOH+H2↑;置换反应。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实验(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所以反应方程式是Mg3N2+6H2O═3Mg(OH)2+3NH3↑;
实验(2)中发现镁条没有熄灭,继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是氧化镁,同时瓶壁还有一种黑色固体生成是碳,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Mg+CO4
═2MgO+C;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填:Mg3N2+6H2O═3Mg(OH)2+2NH3↑、2Mg+CO2═2MgO+C、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9分)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设1000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则:
CH4+2O2CO2+7H2O
1000g
m
m=2750g
(2)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多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