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型
新课
讲授方法
实验、
讲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大特性。
2、能通过观察,知道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3,会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声音的三大特性
教学难点
探究音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器材
音叉,钢尺,齿轮,鼓,木梳。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及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演示自制的乐器(8个玻璃瓶装水)
让两个学生上台演奏小提琴和管乐器。
播放音乐:韩红的“青藏高源”
(二)新授内容
让学生回答根据什么判断出乐器的种类和音调的高低。
然后引入新授课。
探究点一: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自已做实验:用不同速度拔动同一梳子,听产生声音的音调有什么不同。
老师在上面演示用相同的速度拔动不同的齿轮,用不同速度拔动同一齿轮,比较音调的高低。
结论:音调的高低决定于振动的快慢(频率)频率大,音调高。
探究点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老师演示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敲音叉比较声音的大小,
用不同的力敲音叉,接触小球比较小球被弹开距离。
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奋幅大,响度大。
探究点三:发声体的音色由什么因素决定。
举例总结出发声体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这堂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观看巧妙实验,引起学生惊叹,提起兴趣,促进思考,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
设计巧妙实验,易于观察,现象直观。
针对教学目标,设置典型例题,及时巩固。
加深印象,并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2.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特性,
二、声音三特性由什么因素决定。
(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二)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