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科目:语文 年级:七 主备人:刘志科 审阅签字: 时间:2011-5-16课 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第二课时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
2、了解论证方法,初步理清课文论证的思路。
课前热身:(课前多用几分钟,课堂自如又轻松!)
知识链接: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
论据: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论据的形式及作用: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作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学习过程
直击目标一: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1)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2.(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1)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3)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 (4)舜发于畎亩之中 ( )
(5)人恒过 ( ) (6)曾益其所不能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直击目标二:
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聪明的你呢?赶快与同伴一起交流吧!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展现你与众不同的风采!
巩固提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文中“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 的道理。
2、学了本课之后你人怎样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