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及其历史影响?考察中国外来物种的来源,了解这些物种引入中国后的发展情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漂洋过海来看你” ---美洲物种的外传
1、粮食作物
2、蔬菜作物
二、“你在他乡还好吗”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小麦和水稻
2、畜禽物种
3、非洲物种
三、“相亲相爱一家人”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漂洋过海来看你”---美洲物种的外传
日常所食中你知道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把下图中的作物进行分类,说说它们在欧洲和中国是怎样传播的?
1、粮食作物
玉米:
16时间作为观赏植物传入--- 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
传播缓慢。
(1)在欧洲的传播
阅读教材,概括粮食物种在欧洲是怎样传播的?绘制在欧洲的传播时空路线图。
学思之窗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
--- [清] 《汉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P8--9,比较分析明代到清代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情况有什么变化?
(2)在中国的传播
由很少种植到普遍种植。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传播到欧洲和中国后都得到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马铃薯传入后适应了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而且马铃薯都适合人们的饮食习惯。
材料二
“万历中, 闽人又得之外国。……盖渡闽海而南, 有吕宋国, ……以通商故, 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 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 于是入闽十余年矣。”
---明 何乔远《闽书》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 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 略通闽广之境也。”
---明末徐光启则在《农政全书》
解读史料,说明甘薯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状况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状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526年,甘薯被西班牙人引入,从那里传入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接着传入英国。甘薯在欧洲的传播比较缓慢。一段时期内与马铃薯一样受到误解, 被认为含有催欲素。17世纪,甘薯在西班牙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在整个欧洲,由于饮食习惯和地理条件,甘薯始终不如马铃薯那么普及。
史料解读
参考答案:甘薯在欧洲传播缓慢,不及马铃薯普及。在中国传播快且种植普遍。
原因:欧洲和中国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和认识上的差异。
2、蔬菜作物
(1)“狼桃”变美味---西红柿在欧亚的传播
(2)辣椒的传播
番椒,丛生,百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 [明] 高濂《遵生八笺》
阅读史料,结合图片信息及课本知识,思考辣椒传入中国在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的原因,又是如何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史料解读
参考答案:
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气候潮湿,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湿气侵人。辣椒有驱风寒、祛风湿的功效,吃辣椒可祛湿抗潮。且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适宜种植。
辣椒的名、形、色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辣椒的气、味、性融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辣椒的情、性、质象征中国革命与文学艺术的巧妙联系。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国引种玉米的时间早于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且元代尚食局有御麦面,从而认为元代已有玉米。明代兰茂(1397—1476)的《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根据兰茂生平,也认为玉米引进当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材料二
有学者考证认为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记载有关玉米的任何迹象。所以玉米应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问题探究(一):古代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
玉米、马铃薯、番茄传到中国后,经历了由观赏植物变成餐桌美食的过程。关于它们何时传到中国,人们还有些分歧,请以玉米为例加以探究。
二、“你在他乡还好吗”----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美洲物种外传的同时,其他地区的物种也在美洲推广。传到美洲的物种有哪些吗?它们在美洲的传播是怎样的呢?
1、小麦和水稻
小麦后来在美洲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物种
材料一
美国不仅是工业大国,还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列世界第二位。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欧洲移民还把很多畜禽传入美洲,结合材料,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对美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参考答案:
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的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推动形成了独特的美洲文化,如感恩节文化,西部牛仔文化等。甚至还影响了政治文化,如美国的象驴大战。
3、非洲物种的传播
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
阅读教材P10,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
咖啡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今天的咖啡馆遍及全球,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
三、“相亲相爱一家人”---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15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人们度过饥荒。爱尔兰也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红薯得以度荒。摩尔根称赞玉米是世界最好的一种谷物,种植玉米对于人类命运的影响极为巨大。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了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材料三 玉米和红薯的传入,导致粮食产量增加,使得民间有了较为富余的粮食,给更大规模的粮食交换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粮食的商品交换,使得部分家庭可以不再进行必要的粮食生产,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二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地也。
--- [清] 袁景辉纂修《建始县志》
问题探究(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4)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出现乱砍滥伐,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学习聚焦
外来物种的交流传播给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但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参看图片,阅读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感谢专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