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复习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07 16: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我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原则区别
2.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考向瞭望
课程标准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①时间:1949、9、21 地点:北平 出席代表: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A、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都
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和平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950年9月20日公布了新中国国徽图案
1950年的国庆节终于挂上了新国徽
你知道新政协确定了国徽吗?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①时间:1949、9、21 地点:北平 出席代表: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A、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都
④ 作用: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成立:开国大典
3、意义: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一、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请回答: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它的性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
A、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B、主要内容:
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
C、特点:
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E、意义: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律保障
材料 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联系材料一、二、两部宪法有什么不同?
探究
2011年3月6日晚上小强在看电视的时候,在中央台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
请问两会是指哪两会?反映了我国什么制度?
三、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3)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 民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最高
检察院
最 高
法 院
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
普选产生
负责、监督
最高权力机关
执行
机关

法权
任免权
监督权
决定权
选举产生
负责、监督
1954年宪法确立的中国政治体系和国家机构图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特点
(5)意义
权力广泛 主权在民 高度民主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原则
政党活动
【探究活动】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集中制
分权制衡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含义:即在中共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发展到新阶段:
2.初步发展: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54年人大召开后)
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4.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初步建立
(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答案:
(1)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
(2)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团结合作的历史。
(3)该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材料三 我国家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上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议一议:与西方的政党制度相比,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特点?
特点: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含义:
(2)形成
(3)原因:
(4)特点
(5)意义:
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
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类别 副主席 副总理 政务院 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 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6 4 21 109
民主人士 3 2 11 49(15个正职)
1.(2007海南,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见下表。这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 题组一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答案:C
八个民主党派:民革、民进、民盟、民建、农工、致公、九三学社、台盟
2.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03江苏卷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
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依据:1、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2、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国情。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建立:
3、表现: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3.(2007山东,14)右图是1956年版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共同发展原则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4.右图为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徽标。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答案:C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社会制度
实施群体
主要作用
享有权力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
港澳台同胞
各民族共同繁荣
祖国的和平统一
无高度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一根二基”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什么共同点?
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人民当家作主,其内容有三: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
一次典礼:
二个法律:
三大制度:
开国大典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结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
重难要点突破
易错易混点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颁布时间 1949年 1954年
性 质 代(临时)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当时的政权性质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1.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
(1)二者的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二者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二者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③产生和组成方式不同。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即由上届委员会协商决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间接选举产生。
主 观 题 突 破
(2008·海南高考)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 (194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分)
参考答案
(1)
目的: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
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6分)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摘录
第二章 政权机关: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第三章 军事制度……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五章 文教政策……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七章 外交政策……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