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0 10:19:58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A卷
基础夯实
1.“东北雾霾,孩子问是世界末日吗;长沙雾霾呛得辣眼睛;天津雾霾袭城……”成为热门词汇。据此回答下题。
(1)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物质含量大幅度增加的是(
)
A.二氧化碳
B.固体杂质
C.氧气
D.氮气
(2)下列行为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的是(
)
A.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
B.北方冬季燃煤供暖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
D.农村兴建沼气池
2.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处。据此回答下题。
(1)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分布的层应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3)该探空气球上升至某一高度时,与基站的通信发生异常,该高度可能处于(
)
A.臭氧层
B.电离层
C.对流层
D.平流层
3.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甲层和乙层
(2)下列关于乙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波
4.在低层大气中,大气成分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下题。
(1)在大气中含量虽然很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2)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
)
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
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增多
5.下图是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读图回答下题。
(1)干洁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3)干洁空气中有极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
C.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D.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
6.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
B.热力???辐合上升
C.动力???下沉辐散
D.热力???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7.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2).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
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
D.为夜晚,吹陆风
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层中有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__________层、__________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D。
解析:(1)雾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颗粒物而形成的混浊天气现象。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固体杂质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是气体,与雾霾天气的发生关系不大。故选B。(2)农村兴建沼气池,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D项正确。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北方冬季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排放量,加重雾霾天气,A、B、C项错误。故选D。
2.答案:(1)D;(2)A;(3)B。
解析:(1)气球上升至100km高空处,说明其从地面往上依次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到达高层大气。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的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先递减再递增。故选D。(2)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应是对流层,故选A。(3)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该高度可能处于电离层,故选B。
3.答案:(1)B;(2)D。
解析:(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分布高度约12—50千米,对应图中乙层,B项正确。甲层是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D项错误。丙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适宜飞行,C项错误。故选B。(2)乙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丙层,即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故选D。
4.答案:(1)C;(2)D。
解析:(1)水的相变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森林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人类使用氯氟烃化合物会消耗臭氧。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水汽也处于平衡状态。故选D。
5.答案:(1)A;(2)C;(3)B。
解析:(1)干洁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故选A。(2)干洁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故选C。(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故B项叙述错误。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近些年来,南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现象。故选B。
6.答案:(1).B;
(2).D
解析:(1).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1).D;
(2).A
解析:(1).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A处气压较B处高,判断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处气温较B处低。故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A为海洋,气压高,气温较低,B位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故判断为白天,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海风。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等压面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判断热力环流和海陆风。故选A。
8.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
(3)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
(4)对流;平流
(5)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
解析:
(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图示高度为12千米,可以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2)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
(3)太阳活动时,会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波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是改变了CO2和O3这两种大气成分的比例,其中CO2集中在对流层,O3集中在平流层。
(5)由于大气层越高,地球引力越小,大气密度也越小。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B卷
能力提升
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下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人类活动
(3)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
2.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2).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
B.易出现逆温层
C.等压面下凹
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
(1)依据材料可知,这次火山灰物质飘浮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该层的主要特征有(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天气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④厚度基本相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14年7月17日23时左右,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298人全部遇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一般认为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是较为安全的,那么该客机在飞行中的安全高度为(
)
A.10千米以内
B.13千米以上
C.50千米以上
D.3000千米以上
(2)据统计,多数失事飞机基本上发生在对流层,以下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空气密度最大
C.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行环境不稳定
D.该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据此完成下题。
(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
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
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
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
(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改变飞行航线
B.提高机舱温度
C.遭遇云雨天气
D.防止飞机失重
6.“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空气对流增强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
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
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
D.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
(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
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
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
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C;(3)D。
解析:(1)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只有①曲线符合。故选A。(2)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故选C。(3)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对流运动。排除A、B、C项。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故选D。
2.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C项,冬季暖流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A项,夏季白天湖面气温较低,密度高,上层气温略高,密度低,可能出现“上现蜃景”。故A项错误。
B项,夏季的沙漠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B项错误。
D项,夏季的柏油路面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故选C。
(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
B项,此时上层空气可能气温高于底层空气,形成逆温层。故B项正确。
A项,此时底层空气密度高,对流运动弱。故A项错误。
C项,底层空气密度高,气温低,等压面上凸。故C项错误。
D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3.答案:(1)A;(2)A
解析:(1)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由材料分析可知,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由此判断火山灰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A。
(2)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有关,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同。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4.答案:(1)B;(2)C
解析:(1)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范围为10~12千米。故选B。
(2)对流层因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此不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
5.答案:(1).A;
(2).C
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囯际机场。故选A。
(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升到云层上部。故选C。
6.答案:(1).B;
(2).B
解析:(1).“冷岛效应”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B。
(2).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故选B。
7.答案:(1).A;?(2).C
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