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1 12: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含答案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2.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B.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3.(2019泰安)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4.小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42cm42cm、1.43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1.42cm
B.1.423cm
C.1.43cm
D
1.4cm
5.(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分钟跳动的次数约为()
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7.(2019江西)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2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分度值为____
8.(2019益阳)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cm
9.(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cm,再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60页的总厚度为9.6mm,则每一张纸的厚度____cm.为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10.一位同学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忘记写单位了,请你帮他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为1.64____
课桌宽为
46____
物理课本的长为250____
枚硬币的厚度为2____
小红的鞋长为24____
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游泳的距离为200____
11.(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12.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1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64cm=64cm×10-2m=0.64m
B.3.8m=3.8×103=3800mm
C.5nm=
D.4mm=
14.(2020兰州模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15.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下列方法可取(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到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在细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细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
D.用三角板量出M、N之间的距离
1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7.在测定圆柱体直径和底面周长的操作中,下列
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游标卡尺测定圆柱体的直径
B.用直尺测定圆柱体的直径
C.用无弹性细线紧密在圆柱体上缠绕n圈并画线标记,再测出n圈总长度求平均值
D.用纸带缠绕在圆柱体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点间距
18.(2019柳州期末)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图甲中正确的视线为___(选填“A”或“B”),测量值为___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___cm(见图乙),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圈数,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___mm
19.(2019杨浦区校级期中)用塑料制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测量时用力拉伸塑料尺:①偏小、②偏大、③测量结果有误差、④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测得结果为(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C
A
A
C
D

80
s
0.2
1mm
2.70
3.50
0.012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M
cm
mm
mm
cm
m
C
D
C
D
B
C
B
1
B
9.50
5.00
2.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