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因此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策略?
1.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生间的交流及探究、小结法有机结合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五、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入 (一)引入课题,提出本节课的任务:(1)通过课件,展示当今流行的台式、笔记本型、掌上型计算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优点。?(2)设问:大家能想象出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这些先进电脑的鼻祖是怎样的吗? 回答:台式机:经济、性能高和稳定;笔记本型:方便携带;掌上型:袖真轻巧。?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活动一:早期计算机 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诞生于哪一年哪个国家??2、它有哪些特点? 观看视频及图片?结合教材,回答回题
教学活动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设问:那为什么第一台计算机外型这么庞大,而当今的计算机却能做得这么轻
巧呢?
教师引导并归纳:主要
因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不同,按照其元器件的不同,计算机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学生听老师讲解,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深化认识;
教学活动三: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放视频《信息科技馆》
(2010上海世博会信息馆视频)?看完这段视频,相信大家无不惊叹电脑及其技术发展的迅猛,下面请大家再观看一组图片,了解计算机及其应用的一些前沿发展情况:?1、网络化;?2、多媒体化?3、巨型化;?4、微型化;?5、人工智能化;?6、虚拟现实。 视频展示,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教学活动四:我国计算机生产研究现状 提供学生资料及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讨论我国计算机生产研究现状 通过网络搜索,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热爱。
课堂小结并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笔记,设计出计算机发展历程表?
七、教学反思?
本课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一思想,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表达,尽可能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创设情境”的导入过程中,学生对引入电脑知识比较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把最后播放的“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视频放到情境创设的环节中,应该可以起到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这是一个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引入部分设计的构思,使导入更加有效。??
在接下来的“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比较多,考虑到时间有限,对于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等采用“讲授法”。??
在教师讲授的过程进行适当的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讲授的内容,掌握好讲授的节奏,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不过题量较大,选择题应放到课后完成,否则课堂时间不够用。通过教师的讲授,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