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第五单元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知识结构
……………
1
学法指导
……………
2
课前学案
……………
3
课堂导案
……………
4
随堂检测
……………
5
课后练案
……………
6
知识结构
阅读教材P33~P36,了解并勾画出科学家及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概念。由此完成课前学案。再仔细分析教材相关的实例,完成课堂导案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并完成课后练案。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点
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材P33~P35)
1.法布尔通过 (研究方法),对昆虫研究,著有《 》一书。
2.弗里施对 的研究, 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都主要是运用 法进行研究。
课前学案
观察法
昆虫记
蜜蜂色觉
廷伯根
劳伦兹
实验
3.观察法:指在 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方法。
4.实验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
,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单纯的观察法可以 实验法,但在实验法中却 观察。
野外的自然状态
外界影响
没有
离不开
课前学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蚂蚁的通讯
小资料: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中。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队奔向食物所在地。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课堂导案
1.实验方法与步骤:
(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相同洞穴,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右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课堂导案
(3)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 C岛上放有食物,A岛上 ,观察蚂蚁的行为。
(4)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5)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
(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没有食物
课堂导案
2.实验结果:
步骤(3):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4):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到达
岛。
步骤(5):蚂蚁出现无序运动。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进行通讯。
气味
A
课堂导案
4.该探究小组主要采取实验法还是观察法?你如何区别这两种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法是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外界因素。
课堂导案
科学探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实验法等。在完成某项科学探究课题时,我们往往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但以某种方法为主。比较容易混淆的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
法、比较法。
①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
课堂导案
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②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③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
课堂导案
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④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课堂导案
知识点: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1.饲养的宠物小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每天都到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 D.领域行为
A
随堂检测
2.下列关于观察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
B.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
C.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
D.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进行动物行为的观察
D
随堂检测
3.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于( )
A.实验条件下 B.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
C.养殖条件下 D.自然状态下
4.某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洛阳江的白鹭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D
B
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行为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小鼠喂饱后进行实验
B.尽量避免在白天进行实验
C.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鼠出错次数越来越少
D.小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
A
课后练案
2.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纯粹属于观察法的是( )
A.训练蚯蚓走迷宫
B.探究蚂蚁通讯及喜食何种食物
C.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D.珍妮长期观察研究黑猩猩行为
D
课后练案
3.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下列哪位科学家采用观察法(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欧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A
课后练案
4.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D.以上三项都是
C
课后练案
5.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发现蚂蚁并不走捷径,而是沿“侦察蚁”走过的路线蜿蜒前进奔向食物,其原因是在“侦察蚁”走过的路上撒有( )
A.标志 B.气味
C.声音 D.食物
B
课后练案
6.在做《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时,对新采集来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孵出的幼虫要进行隔离饲养的原因是( )
A.提高菜青虫卵的孵化率
B.观察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C.改善菜青虫的生存环境
D.保证实验用的菜青虫的数量
B
课后练案
7.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是学习行为最好用( )
A.查阅资料法 B.观察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8.在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中,下列属于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的是( )
A.将实验结果告诉他人并进行比较
B.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C.在培养皿的两端放少许面粉和少许糖
D.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
D
C
课后练案
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A.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C.小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D.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
C
课后练案
二、非选择题
10.(1)网上有关小龙虾的传闻较多。
小龙虾是否如网上传言爱吃腐烂性食
物呢?针对这个问题,某中学七年级“未来生物学
家”活动小组的同学作了探究:
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制定计划(略)
小龙虾爱吃腐烂性食物
小龙虾爱吃腐烂性食物吗
课后练案
④设计实验并实施(如右图)。
“我们做过小龙虾在腐败食物和新
鲜食物之间的选择试验,做了一个Y型的迷宫,A侧放了新鲜鱼块,B侧放了腐败鱼块,经过几百次观
察,发觉小龙虾99%取向于新鲜鱼块。”
⑤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龙虾不爱吃腐烂性食物
课后练案
(2)该探究活动中研究的小龙虾的行为依功能划分为 行为, 同学们主要采用的方法为
。
实验法
取食
课后练案
11.大雁迁徙时,往往有“头雁”领队,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孤雁”(一般体弱或患病)负责“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立即大叫、狂奔或扑翅起飞,提醒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容易被敌害所捕食。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课后练案
(1)大雁的迁徙是 (先天性、学习)行为,这是由 决定的。
(2)在雁群中,有的负责领队、有的负责“站岗放
哨”,可见雁群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具有一系列的 行为。
(3)雁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
、 等方式进行的。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分工
社会
动作
声音
课后练案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