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五单元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知识结构
……………
1
学法指导
……………
2
课前学案
……………
3
课堂导案
……………
4
随堂检测
……………
5
课后练案
……………
6
阅读教材P19~P23,找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分析科学家对涡虫的实验,讨论交流,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再分析并完成课堂导案的问题。如发现有疑难,在学习日志上记录下来,堂上讨论解决。
学法指导
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点
一、动物行为的概念(教材P19)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 、身体姿态或者颜色的变化、 等。它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 控制。
课前学案
遗传物质
鸣叫
散发出的气味
二、先天性行为(教材P22)
1.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生来就会,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受动物体内的 控制,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2.涡虫在光的刺激下,转移到光线较暗处生活。涡虫对光照的反应是 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属于 。
遗传物质
生来就会
先天性行为
课前学案
三、后天学习行为(教材P22~P23)
1.后天学习行为:仅靠本能行为动物很难生存,所以动物必须学习。 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 的过程。学习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 的反应。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 ,当同一刺激
和 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 直到消失。
学习
适应性变化
生存
习惯化
重复发生
连续多次
逐渐减弱
课前学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资料1:分析下列文字资料。
①在迷宫的一边安上电极,而另一边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边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课堂导案
②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和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③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课堂导案
④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⑤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排列)。有人用刚从受精卵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课堂导案
⑥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有人通过实验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课堂导案
1.上述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学习行为?
资料②、③、⑤是先天性行为,资料①、④、⑥是后天学习行为。
课堂导案
2.对比分析资料①和资料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
资料①中动物的行为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资料②中小袋鼠吃奶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先天性行为是出生时必不可少的行为,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后天学习行为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课堂导案
3.分析资料③,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
就资料③为例,红雀喂养鱼是出于本能,但对于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把小鱼喂大对本物种的生存和延续没有任何意义;另外,任何动物都不能依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动物只具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后天的学习行为,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天敌而被大自然淘汰。
课堂导案
资料2:一名出生不久的婴儿由于身体患病被母亲抱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到他身上时,他哭了;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当听到妈妈说要把自己送到医院时,就又哭起来。
课堂导案
4.第一次哭泣是 行为,第二次哭泣是
行为,第三次哭泣是 行为。
后天学习
先天性
后天学习
5.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有区别吗?请找出来并完成下表: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
?
适应特征
?
?
生来就有,受遗传物质控制
后天学习或个体生活经验中来
适应稳定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课堂导案
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课堂导案
知识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家鸽在繁殖期间孵卵育雏
B.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C.猴子经过训练会打篮球
D.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A
课堂检测
2.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
A.观察 B.实验
C.提出问题 D.作出假设
D
课堂检测
3.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在获得途径上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A B C D
B
课堂检测
4.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下图所示)。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激素
B
课堂检测
5.当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B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麻雀远远地看见田地里竖起的稻草人就会离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麻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捕食行为
C.社会行为 D.先天性行为
A
课后练案
2.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动物,通过各种行为不仅要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也能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这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猩猩搬箱子摘取树上香蕉的活动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B.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等活动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比(后天)学习行为更复杂,是以(后天)学习行为为基础形成的
D.(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只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
课后练案
3.以下选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尖嘴猴腮 D.贼眉鼠眼
4.下列选项中,既是后天学习行为又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A.触到尖锐物体本能缩手
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
C.强光直射会不自主眨眼
D.闻到食物香味感觉肚子饿
B
B
课后练案
5.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育雏时,它们会用自己独特细长的喙将花蜜喂到雏鸟的食管内。下列对蜂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属先天性行为 ②属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因素决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课后练案
6.学者研究红腹灰雀取食时发现,城里的鸟比乡村的鸟能更快地打开抽屉。该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节律行为
7.“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对“飞蛾扑火”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是一种应激反应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
A
课后练案
8.翱翔在高空的老鹰,不仅能够发现地面上的小鸡,还能突然俯冲而下将小鸡抓走。小明对此提出问题:老鹰捕捉小鸡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如果他打算通过持续观察的方法来寻找答案,你认为他应该选择的观察对象是( )
A.小鸡 B.幼鹰
C.成年鹰 D.刚孵化出的雏鹰
D
课后练案
9.重庆一景区的饲养员发现自己平时洗衣服时,黑猩猩渝辉总会在一旁观看,并显得十分兴奋,于是便在场馆的一个水池旁放了衣服,肥皂和刷子,想观察下它的反应。没想到黑猩猩渝辉看到后兴奋地奔向水池,洗起了衣服,动作十分娴熟。黑猩程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简单反射 D.非条件反射
B
课后练案
二、非选择题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发现:蚂蚁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是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吗?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课后练案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课后练案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
(2)上述实验设计中,实验变量是 。
(3)2号棉团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糖水
对照
课后练案
(4)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 号棉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5)科学家研究证明,蚂蚁一旦发现甜味东西,触角就会自主地硬起来,这种行为是蚂蚁的本能,属于动物的 (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
1
先天性
课后练案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