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认识生命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
第一单元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课时 环境影响生物
1
3
5
4
5
6
知识结构
……………
课前学案
……………
课堂导案
……………
随堂检测
……………
课后练案
……………
2
学法指导
……………
知识结构
阅读教材P14~P17,本节课中你需要掌握生态因素,并且学习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设置对照。在“探究一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需要设置对照,并且对照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在教材中勾画出相关内容,解决课前学案和课堂导案中的问题。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课前学案
知识点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教材P14~P15)
1.生物的 和 统称环境。生物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
2.环境中影响生物 、 、
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
和 。
3.生物的生活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存条件
生存空间
适应
影响和改变
形态
生理
分布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课前学案
知识点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教材P14~P15)
4.非生物因素包括:
、
、
、
、
、
等多种因素。
请写出影响以下实例的非生物因素:
(1)花儿可以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开放 。
(2)朝蝇暮蚊 。
(3)牵牛花呈现红色、紫色 。
(4)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组内评价:好 中 差
小组长签名:
阳光
空气
水分
土壤
温度
湿度
光照
光照
土壤
温度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右图是农田生态系统图。
请思考: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
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别有哪些?
课堂导案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有杂草、昆虫等。
: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最近天气潮湿温暖,如果食物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不久又会变成黄色或黑色等各种颜色。这些霉菌一般在什么环境中生长得好呢?请你尝试通过实验来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前5天领到两组馒头块(1组潮湿,1组烘干),实验开始时让2组馒头块同时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课堂导案
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让两组馒头块同时暴露在空气中30分钟?你们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有利于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附着在面包上。实验变量是湿度。
课堂导案
2.你们小组的两组馒头块中哪一组发霉了?以上实验,仅以我们班的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略,不能,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
课堂导案
3.除湿度外,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吗?请你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影响。(如探究湿度对霉菌的影响,设置的对照是:干燥和潮湿)
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探究温度对霉菌的影响设置的对照是:低温和常温。
课堂导案
探究实验的一般要求:单一变量,对照实验,多次重复实验
①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如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湿度不同引起的,应当使两组馒头块所处的环境中,除了湿度不同以外,温度、光照、馒头大小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湿度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②实验对照原则:在研究一种条件(如湿度)
课堂导案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要对该条件设置对照,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如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设置的对照是干燥和潮湿。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③为了实验结果准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堂导案
知识点: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
随堂检测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喜食荔枝的李明通过调查,发现烟台市内竟无一棵荔枝
树。影响其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3.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B
A
随堂检测
4.麋鹿是一种大型的食草动物,也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它的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像”。能影响青草原上麋鹿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草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随堂检测
5.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
“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6.调查显示,生长在岩石上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高于生长于平地、土坡、路边的青蒿中的青蒿素的含量。这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B
D
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地点
鼠妇只数
向阳的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5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0
干草地中
1
B
课后练案
2.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正确的对照实验( )
A.有光和无光
B.温度和水分
C.0
℃和25
℃
D.有水和无水
3.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韭菜,栽培在露天环境
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栽培在遮光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A.韭菜
B.叶片
C.光照
D.颜色
B
C
课后练案
4.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
课后练案
5.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重量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
C.①花盆应在28
℃,②花盆应在20
℃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
适宜
②
暗室
28
℃
适宜
B
课后练案
6.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B
课后练案
7.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
8.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C
B
课后练案
9.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蚜虫培养在连续光照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蚜虫大多没有翅;把蚜虫培养在明暗交替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蚜虫大多有翅。影响蚜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形成翅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
10.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含氧量
C.水
D.温度
B
C
课后练案
11.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
B.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C.对于草原上的鹿群来说,草是生态因素,水、阳光、土壤不是生态因素
D.“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B
课后练案
12.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几乎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 )
A.海沟深处没有二氧化碳
B.海沟深处的温度太低
C.海沟深处没有阳光照射
D.海沟深处没有足够多的有机物
C
课后练案
二、非选择题
13.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课后练案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课后练案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光(光照)
对照(单一变量)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课后练案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课后练案
14.霏霏同学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知识
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课后练案
(1)请将图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图中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B中对应实例是“一粒种子萌发成一棵参天大树”,则B指的是
;
E指的是“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
应”,请举一对应实例: .
。
生命
生物
生态因素
细胞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或“生物能够生长”)
含羞草受到震动刺激后
会合拢叶片
课后练案
(3)“大雨过后地面上有蚯蚓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爬行”,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课后练案
感谢聆听(共34张PPT)
认识生命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
第一单元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课时 生物影响环境
1
3
5
4
5
6
知识结构
……………
课前学案
……………
课堂导案
……………
随堂检测
……………
课后练案
……………
2
学法指导
……………
知识结构
阅读教材P17~P19,勾画出环境、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相关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能影响和适应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学习本节课,要注意多观察,留意身边生物,思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完成课前学案,解决课堂导案的相关问题,尝试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课前学案
知识点
一、生物因素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材P15~P17)
1.生物因素主要指 之间的相互影响。
(1)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
,也可以是 。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复杂。可以是捕食、寄生、共生、竞争。
如猫捉老鼠属于
关系;附着在蟹壳上的海葵与蟹之间属于 关系;蛔虫与人之间属于 关系;水田中的稻谷与杂草之间属于 关系。
(注: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共生:双方有利。)
生物彼此
互助
斗争
捕食
共生
寄生
竞争
课前学案
知识点
一、生物因素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材P15~P17)
2.在 和 . 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
(1)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竹节虫的拟态、壁虎和北极熊的保护色、毒箭蛙、胡蜂和夹竹桃的警戒色。
(2)你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水分散失,雷鸟的换毛,青蛙冬眠,鱼的身体呈梭形。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适应
多种多样
课前学案
知识点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教材P17~P19)
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 和改变环境。
2.草坪和灌木丛对环境都有 . 和
的作用。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是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 环境。
4. 与 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组内评价:好 中 差
小组长签名:
影响
降低温度
增大湿度
适应
生物
环境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它食性很广,主要以植物或残枝败叶为食,喜欢群居生活。它体内有很多微生物存在,如鞭毛虫,可以使木材中的纤维素消化转变为白蚁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再如球孢白僵菌,可以引起白蚁疾病,最后导致白蚊死亡。在白蚁的防治中,可以利用蚂蚁或蜘蛛等生物对它进行捕食。
课堂导案
哪些生物能影响白蚁的生活?它们与白蚁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鞭毛虫、球孢白僵菌、蚂蚁、蜘蛛等能影响白蚁的生活。鞭毛虫与白蚁是共生关系,球孢白僵菌与白蚁是寄生关系,蚂蚁或蜘蛛等生物与白蚁是捕食关系。白蚁之间还会分工合作。
课堂导案
:生物适应环境
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
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以蒙蔽敌害或引诱猎物,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
课堂导案
警戒色: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种色彩将其与周围环境截然分开。
分辨以下实例分别属于以上哪种,并将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①尺蠖形似小枝因而免受鸟类捕食;
②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有助于捕捉猎物;
③枯叶蝶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枯叶很像;
④夹竹桃虽可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
课堂导案
⑤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⑥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⑦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⑧蝮蛇体表的斑纹;
⑨水母、虾类、软体动物身体完全无色和透明,敌人在那种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
课堂导案
请正确写出表格中的内容:
适应方式
序号
请再写出1~2个其他例子
拟态
?
?
保护色
?
?
警戒色
?
?
①③⑦
②⑤⑨
④⑥⑧
课堂导案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活动】教材P17: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
个数据,然后取3
个数据的平均值?
为了能够更好的采集实际数据;实验结果更准确。
2.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裸地。
课堂导案
水土保持机制:植被是乔灌草本植物的统称,植被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高大乔林的树冠,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因而植被的林冠层和地表的枯落物层
课堂导案
构筑了两道防线。
水源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渗,而不会形成“水冲土跑”而流失的局面。另一方面有植被的地表层,有机质丰富,土壤颗粒结构好,总孔隙度高,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更高值,也易于使水分下渗。
课堂导案
知识点一:生物影响环境
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C.8
000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这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D.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阳光、温度、空气、水分
D
随堂检测
2.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随堂检测
3.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
D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在寒冷的冬天,柳树会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了( )
A.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比松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柳树对低温更敏感
A
随堂检测
5.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
A.被捕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B.适应是相对的
C.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D.适应是绝对的
B
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进化与适应是生物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海龟的卵有坚硬的外壳,与海洋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B.蝌蚪用鳃呼吸,与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C.雷鸟羽毛颜色发生改变,与所处环境季节变化相适应
D.蜻蜓具有两对薄而大的翅,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
A
课后练案
2.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B
课后练案
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A
课后练案
4.在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将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D
课后练案
5.水体中过量的浮游生物会导致水质恶化,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6.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 )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A
B
课后练案
7.下列说法,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鱼儿离不开水
D.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A
课后练案
8.从生态学上看,“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的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A
课后练案
二、非选择题
9.周末,小睿一家回到了农村老家,爷爷的果园里可热闹了,苹果树,梨树,都开花了。小睿发现许多蜜蜂忙忙碌碌在采蜜,好奇的她“跟踪”了一只小蜜蜂,发现它从一朵苹果花飞到另一朵苹果花中,一会儿又飞到一朵梨花中。小睿想这样苹果树上是不是会结梨子,梨子树上又会结苹果呢?可又一想事实并不是这样。于是她产生了疑问: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呢?
课后练案
(1)假如她要用实验解决自己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
。
(2)实验过程中,小睿选择了一些还没完全开放的苹果花,将这些花平均分成了A、B两组,又将这些花的雄蕊去掉了,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她这样的目的是
。
避免自花传粉,让花朵进行正常呼吸。
植物体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定要
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课后练案
(3)然后,小睿又分别采集了一些苹果花粉和梨花粉。将苹果花花粉涂在了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了B组花的柱头上。根据假设可以预期,能够形成果实的一组应该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计另一组的意义是 。
(4)这种实验不能只用1朵花,也不能只做一次实验,还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植物进行实验,其中的道理应该是 。
A
花粉
进行对照
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课后练案
10.某市的国家森林公园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种,水杉、紫锻、赤松、山杜鹃(映山红)等植物600余种。每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1)生物多样性包括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其中保护 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课后练案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森林公园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大山雀是山中常见的食虫性益鸟。同学们调查发现,大山雀的食物主要有叶蝉、松毛虫、蝗虫
等,天敌主要是蛇和苍鹰。大山雀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 (选填“共生”“寄生”“捕食”“竞争”)。
生物影响环境
捕食
课后练案
(4)森林公园里有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这是生物多样性的 。
(5)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栋树和赤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物种多样性
温度
课后练案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