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著名现代诗人。1933年首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 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 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 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 “ 大堰河” 。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
《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 《火把》 《向太阳》,诗作《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等。另有论文集《诗论》 《论诗》 《新诗论》等。他的诗作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多表现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 在精神历程上, 则是从时代的 “ 叛逆者 ” 逐渐变成了时代的 “ 吹号者 ” 。
【写作背景】
1929年,艾青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了解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1033年,在狱中,他第一次以艾青的笔名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编他早年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西等地, 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 《旷野》 《他死在第二次》 ,和长诗《向太阳》 《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 “ 向太阳 ” 时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 ,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经典诗篇】
1.三十年代:《大堰河——我的保姆》 《芦笛》 《煤的对话》 《马赛》 《太阳》 《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复活的土地》 ,《黎明》 《他起来了》 《 向太阳》 《我爱这土地》 《北方》……
2.四十年代:《旷野》 《黎明的通知》 《火把》 《刈草的孩子》 《群众》 《少年行》 《古松》 《给太阳》……
3.五十年代:《春姑娘》 《启明星》 《一个黑人姑娘在唱歌》 《维也纳》 《礁石》 《珠贝》 《在智利的海岬上》
《下雪的早晨》……
4.七十年代:《鱼化石》 《虎斑贝》 《盼望》 《烧荒》 《海水和泪》 《死亡的纪念碑》 《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
《维也纳的鸽子》 《光的赞歌》……。
【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和土地,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艾青首诗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
三、散文化了的诗情律动。
艾青不仅以诗人饱满的情怀去感受生活,表达自由解放的理念,在他朴素的诗行里,他又独特地运用他曾作为画家的眼睛,从散文和绘画当中汲取诗美艺术之精华。他的散文式的诗句常以长短相间,自由活泼地表现,无拘无束;加上鲜活朴实的口语,力求一种种随诗情而产生的“内在旋律美”,与诗行内在节奏、音律与意象相一致和融合的色彩感受;他的诗,意象愈发丰满,显得那般绚丽;诗体自由的新诗创作追求,亦是他一生诗歌事业的伟大贡献。
四、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强调捕捉瞬间的感觉和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重视印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有独特的艾青的“光”和“色”。
【经典赏析】
一、早期自述性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
1933年问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述性的抒情诗。这首诗是艾青把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真正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转折点,表现了他对旧世界的叛逆和诅咒。这首长诗也是艾青早期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
艾青自己回忆道:他从小在一位叫做“大叶荷”的乳母怀里长大,这位贫苦的农妇把自己的女孩溺死,专来哺育我。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从另外一个孩子那里抢夺来的,一直总是十分愧疚和痛苦。这也是我很早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成了个人道主义者。这首诗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民的颂歌。
“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的,这样就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即中国农民的化身。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表面上看,这首诗的写作来自艾青童年生活和身陷牢狱的双重激发,而实际上,是作者深切同情中国农民命运,并以民族的忧患为己任的思想的必然趋归。
大堰河是中国乡村农妇历史命运的一座雕像,她生来没有名字,出嫁后被套上夫权的枷锁,然后又把博大的母爱无私地给予地主家的乳儿。艾青从她愚昧与善良、勤劳与卑微相交织的历史性格中,深刻洞见了中国农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发出了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怜悯。
二、第一首长诗《向太阳》(1938年)
《向太阳》是艾青写的第一首长诗,最初发表在1938年《七月》第3集第2期,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高度热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
1~3节,是对旧中国命运的高度概括,“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
4~5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人们从中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的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革命。
6~7节,歌颂祖国山河的苏醒和人的新生。
8~9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和孤寂、彷徨和哀愁告别,走向新生活。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三、长篇叙事诗《火把》(1940年)
长篇叙事诗《火把》是《向太阳》的姊妹篇,创作于1940年5月,最初发表在《中苏文化》1940年第6卷第5期。写一对女青年在某城市参加一次火炬游行的故事,浩浩荡荡的火把洪流,使她们对人生的认识不断走向崇高的境界,冲破了个人主义和多愁善感的精神藩篱,举起火把投身到集体的怀抱之中,跟着光明的队伍前进。诗中写火把游行的场面,用光、声、色构成了一个个跃动着的美的意象,把艾青抗战以来创作礼赞光明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名著精练】
一 北 方 (节选)
一天/那个珂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 古城呀,/山坡呀, 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了呼吸,/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已画满了车撤,/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攻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1.请说说本诗开头的引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缘起,这四行诗仿佛轻轻打开了一扇门,一步就跨进了无边无际、使人日夜眷念的北方广阔的土地,并唤醒人们全部沉睡的情感。“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作者感情赖以抒发的基础,整篇诗作的主要意象都是围绕这句而来的。
2.诗中的“沙漠风”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指从西北沙漠刮来的干燥的风,又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北方的残酷侵略,使中国处在深重的灾难中。
3.本诗中“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多次出现,试对此作出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反复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强化了作者对苦难国度的不离不弃与热忱之情。
二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诗的前两节,一共十行,有三行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诗人难忘大堰河的养育之恩,表现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深怀念之情。
2.诗人在第二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3.从这三节诗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堰河无名无姓,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及家人,她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之情。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死后的凄凉,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三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以单独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寒冷与静寂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个山脚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个山脚 到那一条路
彻响着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这首诗上下两节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特点?诗人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上下节除词句和意象不同,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这种重章叠唱的反复结构,一唱三叹,加深了诗作的感情。
2.简要分析“手推车”这个意象的特点,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寄予了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我们民族精神,是这首诗给我们的哲理性启示。
3.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