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单元阶段性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一、单项选择(将答案填在题后的答题栏中)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2.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 )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交流反思 D.认真听讲
3.点验蜡烛的过程中,蜡烛发生的变化( )
A.是物理变化 B.先是物理变化,再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先是化学变化,再是物理变化
4.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盐结块 蜡烛熔化 B.铁锅生锈 煤气燃烧
C.汽油挥发 滴水成冰 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
5.下列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集气瓶 D.锥形瓶
6.下列广告用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补血口服液可补血补铁,防止缺铁性贫血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D.矿泉水中含钙、镁、锌等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7.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砝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 B.14.5g C.15.0g D.14.0g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9.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
A、45 mL B、大于45 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
10.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氢分子 B. 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水分子
1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能否构成物质 B. 质量和体积大小
C.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 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2.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 )
A. 95% B. 10g C. 50g D. 100g
13.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使用了后患无穷的贫铀炸弹。其中含有,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A. 238 B. 92 C. 146 D. 33
14. 下列净水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 沉淀 B. 过滤 C. 消毒 D. 蒸发
15. 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②③
16. 从200mL 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应为( )
A. 5% B. 10% C. 19% D. 9.5%
17. 法国化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D.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8.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打雷放电时,空气中的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 ②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 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④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⑤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A. ① ③ ④ B. ② ③ ⑤ C. ① ② ⑤ D② ③ 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
19.医疗用的碘酒是把碘溶于酒精制成的,其中,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是溶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20. 根据下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请写出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氢气燃烧生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水的组成。可以观察到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使
,是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 ,是 。后者与前者的体积比是 ;质量比是 。
23.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志的操作是 。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 NaOH+X=NaCl+ 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24.下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l铝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属于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下同)
2)右图中属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3)氧元素与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三、实验题
25.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药品溶解时,常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作用是____ _______。
26.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友情提示: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7. 25.对 “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⑴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都熄灭了。原因是
;
⑵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⑶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填序号)。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根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四.计算题
28. 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有1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29.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的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2)原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