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课件 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课件 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0 19:21:45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
第15课北伐战争
练基础一
→》查漏补缺,稳拿基础分
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
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了注入“新血液”,孙
主求
B.民主与科学
孙中山曾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
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
材料表明
A.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
进了外国先进的练兵方法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为国民革命军的创建作了准
3下列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
A.打倒列强,除军阀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4“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
次“出师北伐”的成
A.创办了黄埔军校
B.基本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C.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的
命令就
周恩来
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
的“失败”,主要是指
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B
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国民党实行“清共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6下图是某报关于张学良的报道,下列与报道相关的
历史事件是
舉德
認樞
B.国民党一大召
蠢露

告士

革命政变
熱統
洽熹昆
易旗帜
府息定
品经楼告
优思维
提升能力,争当尖子生
某校
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国共首次合作”为
主题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
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成功会议
7出
①1924反帝后封②标志着国
张,确立
大政笛的正式建立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把【成功会议】表格中所缺
硕成果
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
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
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
成果】中所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
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试分析取得这两
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黄埔军校
战争。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
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悲惨结局】
惨结局】中所述事件发生于哪
国民党
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4)通过对以上栏目及问题的总结,你能得出哪些
感悟与认识
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
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两党应再次合
实现祖国的统(共22张PPT)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练基础一
→》查漏补缺,稳拿基础分
图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游彳
中的江西省彩车。与彩车上字样直接相关的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刨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下图中的论断最早在哪次会议上提出
枪杯子里面出政权
C
3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词里这样写道:“军叫
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
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
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饶期末)“农村地域广阔
统治力量相对薄弱,这有利于我们休养生息、壮大
力量。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否则,工农革
命军将会旗倒兵散。”最早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5开国大将栗裕曾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
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
分重大的意义。”他回忆的是
井冈山会师
湘南起义
C.秋收起义
6“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蓄革命
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
为中国革命寻找
新的出发点。”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A.发动城市武装暴动
B.组织城市工人罢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7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
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据此,毛泽东
认为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村革命根据地B.开展土地革命
C
加强军队建设
图会议所放出的“光芒”是
古田章算做光芒

B.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优思维
提升能力,争当尖子生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
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
1927年4月
1928年
其他30%
其他14%
工人10%
农民19%
工人51%
农民76%
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点拨】从图中数据可以看
年4月
共产党党员构成中,农民党员的比例迅速增加。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紧密相
关,是“工农武装割据”开展的结果。B符合题意;1927年
到1928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南昌起义是
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当时并没有发动农民
排除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不能直接影响农民党员的数
排除D。故选B(共24张PPT)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基础一
→》查漏补缺,稳拿基础分
邓小平曾说:“长征是被迫进行的。”这里的“被迫
是指
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自然环境不利
C.南昌起义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019·九江期末)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

台酒),一棵树(黄
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党历史
C.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3长征是一场伟
战略转移。毛泽东曾说“长征是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图
中,标志长征途
摆脱围追堵截、掌握作战主
A
A.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C.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渡赤水出奇兵
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
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
结我
农红军的全部力量……”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
A.甘肃腊子
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毛泽
东满怀豪情,欣然写下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6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
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瑞金→赤水河→遵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瑞金→>遵义→>赤水河
毛泽东曾指出,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
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
东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拨】由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
力量,使红军更加强大。故选
优思维
提升能力,争当尖子生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
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
作者旨在肯定
A.长征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长征中发扬的“长征精神
长征纠正了“左”的错误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拨】据所学可知,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宣传了
革命思想,扩大了党的影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分界线”喻指长征使
转危为安
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
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包括冲破敌人四道封
长征开始后,在危急的关头,建议红军放弃去湘
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人是毛
遵义会议后,红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
获得了新的生命
曲折,穿插于敌人之
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材料强
调的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F(共10张PPT)
第五单元小结
《明考向》=
直击考点,练权威真题
热点一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考链接
9·岳阳中考)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
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湘南起义
2(2019·梅州模拟)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
题之字。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八上个慑全
便
九~·b』
议是在秋收起义后召
B.
力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的总方针
C.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著名论断
3(2019·安庆模拟)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
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技
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
起死回生。材料中所说的“对症下药”的具体
俄国十月革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发展方向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河南模拟)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一国
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
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
没有的事。”材料中的“从来没有的事”是指
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实行人民民主
◆热点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考链接
江西模拟)有一位外国记者写道:“这是
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
现、勇气……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所有这
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这次无与伦比的
史中。”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次“远征”最有
A.太平军西征
国民革命军北伐
吉安模拟)“万里长征路不平
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
统率兵。”该诗
描绘的“遵城举会”的重大成果是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总方针
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
中的领导地位
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
的指导思想
昆明中考)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
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顽强意志和
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
大主力
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
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贵州遵
D.陕北吴起镇
9·河南模拟)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
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
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
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
A.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
B.标志着国共
了中国革命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