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2分)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B.该实验能看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C.该实验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
D.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环保
2.(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B.灭火的目的就是使燃烧反应停止
C.只有使燃烧的条件同时被破坏才能灭火
D.不同的火灾事故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3.(2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火柴梗接触的氧气少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提高煤的着火点
4.(2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5.(2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2分)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风能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火力发电
D.潮汐能发电
7.(2分)下列物质中,不是由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酒精
8.(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9.(2分)下列燃料最清洁的是( )
A.化石燃料
B.一氧化碳
C.氢气
D.酒精
10.(2分)划燃的火柴如果火焰在上直立,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升高
C.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D.氧气不足
11.(2分)“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A.移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木材
13.(2分)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乡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的主要物质是( )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己烷
D.戊烷和己烷
14.(2分)下列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不属于“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
A.用剪刀剪去烛芯
B.用水浇灭
C.吹灭
D.用扇子扇灭
15.(2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开采海底石油是为了开发新的能源
B.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4分)江西省启动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助推新能源产业。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
石油
C.风能
D.
。
17.(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
18.(8分)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氮气和氧气
D、
.
19.(8分)化学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就是我们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掘出50多万年前北京人使用火的痕迹.
(1)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
.到了三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会“钻木取火”,他们用动物的绒毛用力摩擦木柴的目的是
.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空.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
.(答一点即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0.(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
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
(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
(写一条)。
(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
(写一条)。
21.(5分)青少年应了解防火灭火的科学方法。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22.(4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燃料燃烧除氧气外,还需达到什么条件?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更旺,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3.(25分)水煤气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一种常用的生活燃料,大量生产水煤气的方法是:将高温水蒸气通入灼热的焦炭(假设焦炭中无其它参加反应的杂质),在700℃﹣800℃之间,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氢气,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水煤气的组成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活动[提示:①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②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
(1)实验中,发现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B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则装置E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装置F,G
(填“能”或“不能”)调换,其原因是
。
(4)实验中,发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装置B、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水煤气的组成成分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答案】A
【解答】解:A、该实验中使用的物质都是可燃物,不能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错误;
B、该实验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能看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结论,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正确;
D、该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此实验设计不环保,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答】解: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灭火的目的就是使燃烧反应停止,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的火灾事故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火柴梗在下,导致燃烧的部分不能对未燃烧部分进行预热导致温度低于着火点而无法继续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木材引火是利用木材燃烧的焓变是煤的温度升至燃点以上,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答】解:A、纸巾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可以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正确。
B、鞭炮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易爆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C、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D、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不能带入公共交通工具,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答】解:A、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立即浇灭,故A错误;
B、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B正确;
C、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故C正确;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图书档案,故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风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B、太阳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C、火力发电的燃料是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正确。
D、潮汐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答】解:A、汽油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煤油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柴油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不是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解答】解: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答】解:A.化石燃料燃烧除了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
D.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答】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下面的火柴没达到着火点,所以不易燃烧,
故选:A。
11.【答案】A
【解答】解:“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故选:A。
12.【答案】D
【解答】解: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木柴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答】解:观察图表可知,戊烷和己烷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达到沸点,所以钢瓶中剩余的物质最有可能是戊烷和己烷。
故选:D。
14.【答案】A
【解答】解:A、用剪刀剪去烛芯,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水浇灭,水汽化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C、吹灭,利用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D、用扇子扇灭,利用了空气流动带走热量,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解答】解;A、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的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不一定都来自于化学反应获得,例如有的来自于太阳能,故C错误;
D、用水来制取氢气所以氢资源丰富,氢气中只有氢元素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在这三大优点中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大的优点。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错误。
C、风能属于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D、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均属于新能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太阳能等(合理即可)。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2KClO38KCl+3O2↑;
分解反应;(2)3Fe+2O2Fe3O4;化合反应.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A、氢气均具有可燃性,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A.
D、甲烷和氧气.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物质燃烧的内因是必须是可燃物,燃烧除氧气外还必须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可燃物,摩擦可以做功产热,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可燃物;摩擦生热,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偏二甲肼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产物是二氧化碳、水与氮气,结合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解决.故答案为:C2H8N2+4O22CO2+4H2O+N2
故答案为:关闭阀门、用湿布盖灭(或其他合理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故填: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故填:太阳;
(4)草油中含有碳元素,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故填: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故填: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料燃烧除氧气外,还需温度达到着火点;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更充分,是因为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着火点;(2)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会燃烧的更剧烈.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发现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2)装置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装置E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8O。
(4)实验中发现装置A、F中的白色粉末变蓝,分别说明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使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别说明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G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CuOCu+H2O;
(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