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
?
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
................
1
................
2
4
................
3
课前学案
课堂导案
随堂检测
课后练案
课前学案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_.
v=s/t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s
时间t
3.实验时用__________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_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刻度尺
停表
课堂导案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1.阅读教材P23的内容,完成填空: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斜面、小车、金属片.
(2)实验装置:
刻度尺
停表
课堂导案
注意:
①实验时,为了使时间的测量更准确,斜面的倾斜角度要小一些,但又不能太小,否则小车可能运动不起来;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②要测后半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前两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位置从静止滑下.
③测量通过的路程时,应“头对头”或“尾对尾”进行测量.
课堂导案
(3)实验步骤参考教材P23页的步骤.
(4)数据记录: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全程s1=
t1=
v1=s1/t1=
上半段s2=
t2=
v2=s2/t2=
下半段
s3=s1-s2=
t3=t1-t2=
v3=s3/t3=
课堂导案
2.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的_______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_______;在斜面_______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_;小车从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_运动的过程.
下半
快
上半
慢
加速(变速)
课堂导案
3.实验评估:
(1)小明觉得s3和t3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出来,他的方案是:让小车从斜面中点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木板底部的时间t3,这样行吗?为什么?
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行
小车从斜面顶部释放运动到斜面中点时速度不为0.
课堂导案
(2) 小车开始运动后或撞击金属片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大还是偏小?
开始运动后开始计时,时间偏小;撞击金属片后计时,时间偏大.
课堂导案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下图1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下图2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所用时间为_____s,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64.00
32
0.02
课堂导案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课堂导案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
刻度尺
电子表
v=s/t
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cm,tBC=_______s,vAB=_______m/s,vBC=_______m/s.
4.00
5.00
0.02
0.05
随堂检测
1.小芳同学早上 7:00 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
7:05~7:15在早餐店吃早餐,在7:25到达学校,已知小芳同学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8 km.则小芳同学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 m/s B.2 m/s
C.2.5 m/s D.1.2 m/s
D
随堂检测
2.某汽车以4 m/s的速度通过300 m,接着以6 m/s的速度通过300 m,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5 m/s
C.6 m/s D.4.8 m/s
D
随堂检测
3.如下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拍照时间间隔为0.1 s.
(1)水滴下落的过程是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按时间先后标记雨滴为A、B、C三点.通过AB、BC所用时间均为______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c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变速
0.1
20.0
1
随堂检测
4.小梦利用如上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随堂检测
(1)应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段的路程sBC=_______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tBC=2 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cm/s.
小车运动的时间
40.0
20.0
随堂检测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还没有到达B点时就停止计时,则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实验中应该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AC_______(选填“>”“<”或“=”)vAB.
大
A点
>
随堂检测
5.小张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张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张从家到县开发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随堂检测
解:(1)由图象可得:在OA段,
物体路程s1=1 800 m,
所用时间t1=25 min=1 500 s,
在AB段,s2=3 600 m-1 800 m=1 800 m,
所用时间t2=30 min-25 min=5 min=300 s.
速度:v1= = =1.2 m/s,
s1
t1
1 800 m
1 500 s
v2= = =6 m/s.
s2
t2
1 800 m
300s
因为平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
因此小张在AB段骑自行车.
随堂检测
(2)小张在AB段骑车的速度为6 m/s.
(3) 小张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 = 2 m/s
1 800 m+1 800 m
1 500 s+300 s
s1+s2
t1+t2
课后练案
6.(2019·宜昌)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课后练案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或“B”)
小于
A
课后练案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_m/s.
加速
0.8
课后练案
7.(2019·广西)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下图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加速
课后练案
(2)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_______VBC(选填“>”“<”或“=”).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
速度/(m/s)
经过某点时
的速度/(m/s)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VB=1.2 m/s
SBC=0.9 m
tBC=0.5 s
VBC=
VC=2.4 m/s
SCD=
tCD=0.5 s
VCD=3 m/s
VD=3.6 m/s
(3)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_v2.
1.8
1.5
<
>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