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1 08: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课以?“重温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之路”为线索,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分析,以及对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家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在振兴民族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也会遇到困难,但同时也要为之拼搏。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要客观接受和面对外来事物,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教学内容?
(1)内容: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内容解析: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总体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向前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型交通通信工具的引进,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剪辫易服、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不仅改变了旧有的习俗,而且也对国民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三、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张謇的故事,了解其“实业救国”的精神;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经过,认识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特征;了解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概念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更加不好理解的是“曲折的、艰难的发展”。同时,学生虽然能够在思想上接受对近代生活的变化,但是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却不好理解。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中国近代战争内容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由于知识面不广泛,课本史料相对匮乏,多为理性分析,感性认识较少。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旨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本课运用新型教学工具“希沃白板”,采取“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趣味。同时将史料、科研成果和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好地展现历史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历史思维。?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1、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调动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参与找出?“民族品牌、民族企业家”的游戏,游戏以比赛形式进行。?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教师导入:刚才同学在游戏中所看到的各种标签,是目前驰名中外的的中国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家。但是,中国的民族经济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却实实在在的经历了一番曲折和艰难。同时,在中国近代,汽车、飞机、西餐等西方事物的传入,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感受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121页,自主学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发展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
代?
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发展?辛亥革命后?实业热潮?“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一战”之后?
再度受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理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时期,中国有何特殊的历史环境?为什么产生了最早的民族工业??
◆教师展示:材料:19世纪60至90年代,以恭亲王奕?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开始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军事和民用工业,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该局成立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白银……民用工业创造了巨大利润,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投资建厂……???◆教师设问: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教师设问:洋务运动是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展示:1、洋务运动的性质和根本目的????2、洋务运动创办工业的形式?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工业形式是官办、官督商办。最终得出结论:封建主义压迫民族资本主义。?
◆教师设问: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使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了刺激。?
◆教师讲述:中国民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知名的民族企业家,这其中九不能不提一个人——张謇。?
◆教师展示:张謇,由学生介绍。?
◆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张謇,你会放弃高官厚禄,毅然从商吗?为什么??◆得出结论:张謇要实现“实业救国”?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展现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精神。?
◆教师展示: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通州师范、大生企业系统构图,介绍张謇的实业成就。?
设计意图:实现情感升华,使学生体会张謇具有崇高的“实业救国”抱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过渡:张謇等一众爱国实业家带动了实业热潮,而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更给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
◆教师设问:为什么民国政府主张发展实业??
◆学生讨论回答:?民国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创建的,民国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势必会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
◆教师过渡:之前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知识一个开端,近代民族工业遇到更好的一个机会要得益于一场战争,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师展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品数额变化简表》、《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得出结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教师展示:?
材料:一战后,曾极为畅销的面粉业,1922?突遇洋粉360多万关担巨额进口量(1921年只有75万关担)的压力,此后两年,洋粉进口量均在500万关担以上,致使中国面粉输出从1920年的396万关担猛跌至1922年的13万关担……?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教师展示材料:官僚资本主义及“四大家族”?
◆学生讨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哪些外部力量的压迫??结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教师展示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轻工业多,重工业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
◆教师提问:为什么出现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学生回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教师展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
??????????????????????????????????——习近平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的讲话?◆教师总结:尽管发展民族经济曲折艰难,但是我们仍要不断前行。因为振兴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工业,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实干兴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的发展经济的理念。同时,在国家的支持下,当代涌现出很多民族企业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希望同学们也能为民族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支持国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知的民族品牌和企业家名人,唤起学生共鸣,提出支持国产,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师讲述: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展示图片,引导师生合唱流行歌曲:“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教师设问:现在我们去旅行,有哪些交通方式可以选择??◆学生回答:飞机、高铁、轮船……?
◆教师过渡:现在的交通方式非常多样,但是时间倒回到150年或200年前,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九十分落后了。教师展示我国古代交通工具。?
◆教师展示材料设问:通过诗句,古代通信方式有哪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教师讲述:近代,电话,电报传入中国,让我们的通信方式更加多样。?
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学生讨论: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何时传入?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19世纪70年代,?新式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新式通讯工具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传递。工业革命使我国在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教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师展示:视频材料《毛泽东小时候上学》?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直观的体现出近代风俗方面产生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片中反映出哪些近代社会在风俗方面的变化?请同学来做一个填空游戏。?◆学生回答:发型、服装、礼节。?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增添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民主自由、平等。?
◆教师:是什么事情的发生,把民主、自由、平等理念带入中国??◆学生:辛亥革命后。?
◆教师: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还表现在这些方面,教师展示图片。??
(讲述并出示劝禁女子缠足、改称谓、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虽然中国人在近代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却有其自身的特点。接下来听一段小故事,看一看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小故事:20世纪30年代,西北农民王老六的乡下日子过不下去,自己又没文化,只好坐着马车来上海闯荡,刚下车,他就被震耳欲聋的汽笛吓得“扑通”一声卧倒在地,没等起身,他又是一阵脸红心跳,原来他被眼前走过穿着紧身旗袍,露着胳膊大腿的女人又吓了一跳,吓了“两跳”的他,好好看了看这高楼林立的大上海,时髦的先生小姐比比皆是,新奇的电车、汽车来来往往,目不暇接的王老六已经乐不思蜀了……?
????◆教师:这些社会生活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比得到结论。)?
◆学生: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教师:如何面对外来事物的传入??
学生:客观面对外来事物、保持文化自信、不崇洋媚外、拒过“洋节”、弘扬中国传统
文化。?
设计意图:((将历史升华到现实中来,突出历史的现实意义,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及解析能力。)?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提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支持国产、好好学习,为振兴民族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目标检测设计?(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二)选择题?
1、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此人是(????)?
????A.张謇??B.李鸿章??C.陈启元??D.张之洞?
2、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使张謇暗下决心——“实业救国”的共同背景是(???)?
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5、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6、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答案】?(一)填空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二)选择题?A??C??D??C??B??C?(三)材料分析题?
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4)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5)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八、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游戏加入、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参与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