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任务 学写诗歌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掌握现代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法。
3.提高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创作的几个基本要求。
技法1:要有情感的积淀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激发诗情和灵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闻一多的《红烛》与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于不同时代,风格也不相同,但都能感受到诗人炽热的情感。如果我们平时多关注现实,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注重情感的培育和积累,诗情就会不期而至,也就能从中提炼出抒情的主题。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技法2:诗歌需要形象
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相融合,就形成意象。通过意象抒发自己的诗情和意趣,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思考是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实现的。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写作诗歌时,最好不要直接说出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暗示。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技法3:诗歌富于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来自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诗歌写作要安排好韵律和节奏,以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否则作品就会缺少韵味。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雄奇奔放、雪莱《致云雀》的浪漫激情,与作品的韵律节奏是协调一致的。在写作时,韵律和节奏的安排要与情感的表达相统一。写好后还要反复朗读,边读边改,以期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技法4:要善于运用巧妙的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我们应该在诗歌写作前,就构思好怎样写这首诗,包括诗歌主题的确定、生活素材的选择、诗体形式的选取、章法层次的安排等。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下面介绍几种组合方式:
(1)过河架桥。
过河架桥,是使诗歌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技法。一首诗的层次之间,如果无过渡性的文字,就不能衔接贯通、浑然一体,好比过河要架桥。诗歌的各部分要靠过渡性文字来连缀组合。如闻一多的《红烛》,诗歌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情感表达也顺畅而充沛。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2)大胆想象。
创造想象是依据现有材料和现实独立地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如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型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如果局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把诗句改成“黄河之水青海来”,就只是描绘了一种现象,平淡无奇。创造想象要以奇取胜,更要以饱满醇厚的感情取胜,二者缺一不可。
(3)创造意境。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主客观和谐统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如临其境,在艺术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技法5: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好诗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能击中人心灵,冲击人视听美感的语句。要学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呼告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画面。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情感,新奇的比喻、拟人、通感等是诗歌得以形象化、丰富诗歌意境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中上片与下片中的怅问、回答,巧妙地将上片写景与下片回忆联系起来,深化了主旨;排比是诗句铺叙描摹的手段,使句式整齐,内容丰富而有抒情性,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用一系列场景描写了大堰河劳动的细节,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对于各种修辞手法,本单元的诗歌中都有精彩的句子,要反复揣摩品味这些诗句,并尝试仿写。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作品导读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佳作赏读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1]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2]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3]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4]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5]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6]
?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7]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8]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9]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亮点评析
[1]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2]“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
[3]“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等几个意象,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
[4]力量大,范围广,气势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5]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6]“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的人们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7]“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和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
[8]“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
[9]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点评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四、五、六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全诗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采用了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首最美的歌。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
请以《青春》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歌。
写作提示 以“青春”为写作主题,可以从景、人、事等方面选取角度来写,选取一方面或几方面均可。写作时注意要体现诗歌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范文示例
青 春
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单元实练
点评本诗短小精悍,诗中有对青春逝去的叹惋,但不是哀怨,而是恬静平和的,就像幕散之后独自追忆舞台上曾经的繁华乐章,带有种种淡淡的甜蜜的忧伤。“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流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诗把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久,很久。